内痔是齿状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充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好发于成年人,有便血、脱出等症状,可通过肛门视诊等诊断,非手术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坐浴、避免久坐久站)和药物治疗(局部、口服),手术治疗适用于特定情况,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可通过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等预防。
内痔的症状表现
便血:排便时无痛性便血是内痔常见的症状,便血可为点滴状、喷射状或手纸带血,血色鲜红,一般不与粪便相混。
脱出:随着病情进展,内痔可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
疼痛:一般无疼痛,当内痔脱出嵌顿、水肿、感染时可出现疼痛。
瘙痒:内痔脱出时常伴有黏液流出,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瘙痒。
内痔的诊断方法
肛门视诊:观察肛门周围有无脱出的痔核,可初步判断内痔的情况。
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其他直肠疾病,如直肠癌等。
肛门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内痔的部位、大小、形态等。
内痔的非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饮酒。例如,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5~35g,可有效预防便秘,减轻内痔症状。
坐浴:可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瘙痒、疼痛等症状。
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内痔的发生风险。对于久坐办公室的人群,建议每坐1小时左右起身活动5~10分钟。
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可使用痔疮膏、痔疮栓等药物,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等作用。例如,某些痔疮膏含有麝香等成分,能起到一定的消肿化瘀效果,但孕妇需慎用。
口服药物:对于便血较多的患者,可口服止血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内痔的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内痔脱出嵌顿不能回纳、出血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疼痛剧烈影响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手术方式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适用于Ⅲ、Ⅳ度内痔、环状痔等。该手术是利用吻合器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和黏膜下组织,阻断痔的血液供应,使痔核萎缩。
传统痔切除术:对于单纯的内痔可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将内痔的痔核切除并结扎其基底。
不同人群内痔的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由于孕期腹压增加等因素,内痔容易加重。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站久坐,可采用温水坐浴等温和的方法缓解症状,分娩后内痔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仍需注意产后的护理。
老年人群:老年人常伴有便秘等问题,更易引发内痔。在治疗时需兼顾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手术治疗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情况,保守治疗时要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方法。
儿童:儿童内痔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因素或不良排便习惯等有关。应培养儿童良好的排便习惯,如定时排便、避免久坐等,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尽量避免手术,因为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
内痔的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缩短排便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排便时久蹲、用力屏气。
保持肛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便秘等,高血压患者需控制好血压,便秘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方式改善便秘情况,从而降低内痔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