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月宝宝身上起红疙瘩需判断是否为荨麻疹,其典型表现为风团样皮疹,还需与婴儿湿疹、虫咬性皮炎等鉴别;病因有过敏、感染、环境温度变化等;发现后要观察皮疹变化、避免刺激皮肤、寻找并规避诱因;儿科安全护理要注意避免宝宝搔抓皮疹,家长要学护理知识、遵医嘱用药、提供舒适环境。
1.荨麻疹的典型表现:荨麻疹的皮疹通常为风团样损害,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红色或白色隆起,俗称“风疹块”,常突然出现,数小时内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会反复成批出现。宝宝身上起红疙瘩如果符合上述风团样皮疹的特点,有突然出现、消退快且反复出现的情况,那么要高度怀疑是荨麻疹。不过,也需要与其他类似皮疹的疾病相鉴别。
2.其他可能类似皮疹的疾病
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婴儿头面部,皮疹表现多样,急性期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亚急性期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慢性期则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一般伴有明显瘙痒,与荨麻疹的风团表现有区别,湿疹的皮疹消退不像荨麻疹那么快且呈风团样。
虫咬性皮炎:多有明显的蚊虫叮咬史,皮疹多为纺锤形的红色丘疹,中央可能有小水疱或瘀点,好发于暴露部位,皮疹一般不会像荨麻疹那样迅速消退且反复成批出现。
荨麻疹的可能病因
1.过敏因素:16个月的宝宝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容易发生过敏。食物过敏是常见原因之一,如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物中的蛋白质可能引起宝宝过敏反应导致起红疙瘩。此外,接触过敏原也可能引发,比如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宝宝皮肤接触这些过敏原后可能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2.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感冒病毒、肠道病毒等)、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都可能诱发宝宝荨麻疹。当宝宝身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系统被激活,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出现皮疹。
3.其他因素: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刺激宝宝皮肤引发荨麻疹;宝宝自身的精神因素,如过度紧张、焦虑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皮疹,但相对来说不是主要因素。
发现宝宝身上起红疙瘩后的应对措施
1.观察皮疹变化:密切观察红疙瘩的形态、大小、数量变化,以及是否有新的皮疹出现,还有宝宝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等。如果皮疹持续不消退、范围扩大或者宝宝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其他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
2.避免刺激皮肤:保持宝宝皮肤清洁,用温水给宝宝洗澡,洗澡水温度不宜过高,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沐浴产品。穿着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
3.寻找可能诱因并规避:回忆宝宝近期的饮食、接触史等,尽量寻找可能的过敏原并规避。如果怀疑是食物过敏,暂时记录宝宝的饮食,分析可能的过敏食物并暂停食用。如果考虑是感染因素,要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就医进行相关感染指标的检查。
儿科安全护理建议
1.对于宝宝:要注意保持皮肤的舒适,避免宝宝搔抓皮疹,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可以给宝宝剪短指甲,必要时给宝宝戴手套,防止搔抓。
2.对于家长: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儿科护理知识,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需要使用药物治疗,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给宝宝使用成人药物或不恰当的儿童药物。同时,要给宝宝提供一个舒适、清洁、温和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宝宝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