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是由窦房结主导且频率超100次/分的心律,常见生理因素有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浓茶等,病理因素包括发热、贫血、甲亢、心力衰竭、休克等,心电图表现为P波等符合且心率超100次/分,临床意义是作为症状需结合病因,处理分生理性去除诱因、病理性针对原发病,特殊人群儿童需防发热先心病、孕妇考虑孕期及合并症、老年人排查基础病并注意用药安全。
一、定义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由窦房结主导的心律,其频率超过100次/分。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源为窦房结,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当频率>100次/分时即为窦性心动过速。
二、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运动:人体在运动状态下,机体需氧量增加,窦房结会加快发放冲动以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出现窦性心动过速,通常在运动结束后可逐渐恢复正常。2.情绪激动: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强烈情绪状态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情绪平复后多可缓解。3.饮酒、喝咖啡或浓茶:酒精、咖啡因等成分可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二)病理性因素
1.发热: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增加10~15次/分,这是因为发热时机体代谢增强,需增加心率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2.贫血: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缺氧刺激心脏加快搏动,以代偿性增加氧输送,从而引发窦性心动过速。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窦性心动过速。4.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机体处于代偿状态,通过加快心率来维持心输出量,进而出现窦性心动过速。5.休克: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机体为保证重要脏器灌注,刺激窦房结加快心率,以提高心输出量。
三、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上P波在Ⅰ、Ⅱ、Ⅲ、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且心率超过100次/分。
四、临床意义及处理原则
(一)临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本身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需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其他检查来明确病因。生理性因素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通常去除诱因后可恢复;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则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二)处理原则
1.生理性因素处理:如因运动、情绪激动等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休息、平复情绪后多可自行缓解。2.病理性因素处理:针对发热者需进行退热治疗;贫血者需纠正贫血;甲亢患者需抗甲亢治疗;心力衰竭患者需改善心功能;休克患者需纠正休克等,原发病得到控制后,窦性心动过速多可改善。
五、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需警惕是否因发热、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若为发热导致,需密切监测体温,及时进行退热处理;若怀疑先天性心脏病,需进一步完善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二)孕妇
孕妇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要考虑是否与孕期生理变化、血容量增加等有关,同时需排查是否存在妊娠期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需加强产检,密切关注孕妇及胎儿情况。
(三)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应重点排查是否有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需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