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痉挛性斜颈等类型,先天性肌性斜颈出生后可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肿块、挛缩变短致头部向患侧倾斜等,痉挛性斜颈多见于成年人由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致头部向一侧扭转或倾斜,两者均有颈部活动受限、面部不对称、异常姿势代偿等表现,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幼儿期明显,痉挛性斜颈成年人多见且面部不对称进展速度相对不同。
斜颈主要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痉挛性斜颈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斜颈常见症状有所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或典型表现:
头部倾斜
先天性肌性斜颈:多在出生后即可发现,患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出现肿块,随后逐渐发生挛缩、变短,导致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例如,出生后家长可能发现婴儿头部总是偏向一侧,难以摆正。这种情况在婴幼儿时期较为明显,随着生长发育,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等问题。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不会用语言表达不适,主要通过观察头部姿势来发现异常。
痉挛性斜颈:多见于成年人,是由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引起的头部向一侧扭转或倾斜。患者头部会不自主地向某一方向持续倾斜,而且这种倾斜可能会在情绪紧张、疲劳等情况下加重。比如,患者在工作紧张或者长时间劳累后,头部倾斜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头部倾斜的方向相对较为固定,但也可能随着病情进展而发生变化。
颈部活动受限
先天性肌性斜颈: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颈部向患侧旋转和向健侧侧屈的活动都会受到限制。患儿在转动头部时会发现受到阻碍,比如想要将头转向健侧时会比较困难,这是因为患侧的胸锁乳突肌紧张,限制了颈部的正常活动范围。在给婴幼儿进行颈部检查时,可以发现其颈部活动范围明显小于正常儿童。
痉挛性斜颈:颈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缩会导致颈部活动范围大大减小,患者难以完成正常的颈部前屈、后伸、旋转等动作。例如,患者可能无法自如地回头看身后的物体,因为颈部活动受到限制,这种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看电视等日常活动都可能受到影响。
面部不对称
先天性肌性斜颈:长期头部倾斜会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一般来说,患侧面部可能会相对短小,健侧面部相对丰满,双眼、双耳的位置也可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面部不对称会逐渐明显,对患儿的外貌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可能会对患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比如,较大的儿童可能会因为面部不对称而产生自卑心理等。
痉挛性斜颈:病程较长的痉挛性斜颈患者也可能出现面部不对称情况,主要是由于长期头部倾斜姿势导致双侧面部肌肉发育不均衡等原因引起,不过相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来说,其面部不对称的进展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但同样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
异常姿势代偿
先天性肌性斜颈:为了尽量保持头部的平衡,患儿可能会采取一些异常的姿势代偿,比如肩部可能会出现相应的抬高,以试图调整头部的位置。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能会通过身体的倾斜等方式来弥补头部倾斜带来的不平衡,这种异常姿势如果长期存在,可能会导致脊柱等部位的发育异常,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痉挛性斜颈:患者也会出现类似的异常姿势代偿,为了缓解头部倾斜带来的不适,身体可能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调整姿势的动作,长期的异常姿势代偿可能会导致颈部、肩部等部位的肌肉进一步紧张,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