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心跳异常加快且发作突然起止的心律失常,分室上性与室性,室上性多无或有基础病起源希氏束分叉以上,室性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者起源希氏束分叉以下,靠心电图等诊断,儿童室上性常见需及时就医,成人有基础病室性风险高要避诱因,室上性可先非药物后药物等处理,室性需及时处理,有基础病者重,药物无效或不稳定需电复律等。
一、定义阐释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律失常,指心脏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的频率显著增快,导致心跳异常加快,其发作具有突然发生、突然终止的特点。正常成人窦性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而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多明显高于此范围,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通常在150~250次/分钟,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多在100~250次/分钟。
二、分类及特点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
多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也可见于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等)者。其起源部位在希氏束分叉以上,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类型。发作时患者可感心悸、胸闷,部分人可能出现头晕,一般血流动力学相对较稳定,但频繁发作会影响生活质量。
(二)室性心动过速
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其起源部位在希氏束分叉以下,发作时患者心悸症状更明显,常伴有胸闷、胸痛、头晕,严重时可出现黑矇、晕厥,甚至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引发休克等严重后果。
三、诊断依据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心率快且规则,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心率快、节律略不规则,QRS波群增宽、畸形。此外,还可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对于一些不典型情况可能需进一步行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等明确诊断。
四、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人群
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相对常见,多与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发育特点等有关。发作时需及时就医,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让儿童屏气、按压眼球等,但需注意操作适度),但需尽快到医院进一步处理,因儿童频繁发作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
(二)成人人群
成人中不同性别发病无明显特异性,但有基础心脏疾病者(如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风险更高。需关注自身基础病史,如有心悸等不适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等检查明确情况,有器质性心脏病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规范治疗基础疾病,避免诱发因素。
(三)生活方式与诱发因素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阵发性心动过速,都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饮酒、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可能诱发发作的因素。有基础心脏疾病者更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遵循医生建议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五、治疗原则概要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
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等非药物方法终止发作,如无效可选用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进行电复律。对于频繁发作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等介入治疗。
(二)室性心动过速
需及时处理,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患者更需重视,一般首先选用药物复律,如药物无效或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表现(如休克、晕厥等),需立即行电复律。对于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且室性心动过速易复发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等装置预防猝死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