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型,甲型多起病急有前驱症状后现黄疸,乙型部分无症状有症状者现乏力等,丙型起病隐匿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丁型常与乙型重叠或协同感染症状轻重不同,戊型类似甲型且孕妇感染易成重型;脂肪性肝病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酒精性与长期大量饮酒相关早期无症状后期有相关表现,非酒精性与肥胖等因素有关轻者可无症状;酒精性肝病由长期大量饮酒导致早期为脂肪肝后发展为相关病症;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各自有相应表现;药物性肝损伤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症状多样;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有锥体外系等表现、血色病有相关表现。
一、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等。
甲型肝炎:多起病急,常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黄疸,表现为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等。
乙型肝炎: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乏力、食欲缺乏、肝区隐痛、腹胀等,病情较重时可出现黄疸(如皮肤巩膜黄染、尿黄)、腹水、出血倾向等。
丙型肝炎:多数患者起病隐匿,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等,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等。
丁型肝炎:常与乙型肝炎重叠感染或协同感染,重叠感染时症状多较重,可出现乏力、黄疸、肝区疼痛等;协同感染时症状相对较轻。
戊型肝炎:临床表现类似甲型肝炎,起病急,有发热、乏力、恶心、呕吐、黄疸等,孕妇感染戊型肝炎易发展为重型肝炎,病死率较高。
二、脂肪性肝病
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长期大量饮酒相关,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严重时可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乏力、右上腹不适、肝区隐痛等,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黄疸、肝硬化相关表现等。
三、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早期可表现为脂肪肝,进一步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酒精性肝炎患者可有发热、腹痛、黄疸、肝肿大等;肝硬化阶段可出现门静脉高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肝功能减退(如消瘦、乏力、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
四、自身免疫性肝病
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表现为乏力、黄疸、关节痛、皮疹等,病情进展可出现肝硬化相关表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主要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等,晚期可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多有腹痛、黄疸、瘙痒等,可伴有炎症性肠病,病情进展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
五、药物性肝损伤
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症状多样,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区不适等,具体症状因损伤药物及个体差异而异。
六、遗传代谢性肝病
如肝豆状核变性(威尔逊病),因铜代谢障碍导致,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如震颤、肌张力障碍)、肝脏损害(如乏力、黄疸、肝硬化)、角膜K-F环等;血色病因铁代谢异常,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肝硬化、糖尿病、心脏病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