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多种后遗症,包括约10%-30%患者会出现的消化不良(老年、久坐少动、胆道病史长等患者易发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约0.1%-0.5%发生率的胆管损伤(年龄大、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解剖结构变异患者风险高),发生率约5%-10%的肠粘连(术后早期活动少者易发生),发生率5%-40%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术前胆道功能紊乱、病情复杂患者易出现),传统开腹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别约1%-5%、0.5%-1%发生率的切口相关问题(肥胖、糖尿病等患者发生率升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修复能力差更易出现)。
一、消化不良
发生情况: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帮助脂肪消化。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流入肠道,缺乏了储存浓缩的调控,可能导致脂肪消化吸收功能暂时受到影响,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油腻食物后腹胀、腹泻等。研究显示,约10%-30%的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表现,尤其在术后早期更为明显。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发生消化不良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患者,胃肠蠕动相对缓慢,也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有胆道疾病病史较长的患者,胆囊功能受损严重,术后消化不良的风险也会增加。
二、胆管损伤
发生情况:这是胆囊手术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发生率约为0.1%-0.5%。多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如解剖结构辨认不清、电刀或超声刀使用不当等导致胆管被误切、误夹或电灼伤等。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年龄较大、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胆道解剖结构变异(如Mirizzi综合征患者存在胆囊管与肝总管解剖关系异常)的患者,胆管损伤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这类患者的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
三、肠粘连
发生情况:手术过程中对腹腔脏器的扰动、手术创面的渗出等,可能会引起肠粘连。轻度肠粘连可能无明显症状,严重的肠粘连可能导致肠梗阻,出现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一般胆囊切除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约为5%-10%。
与生活方式等的关系:术后早期活动少的患者,肠粘连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活动少会影响胃肠蠕动恢复,增加肠管之间发生粘连的机会。
四、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发生情况:指胆囊切除术后仍有上腹部或右季肋部疼痛等症状,类似术前胆囊炎或胆石症的症状。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胆道功能紊乱、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残留小胆囊等有关,发生率约为5%-40%。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年轻患者如果术前胆道功能本身存在一定紊乱,术后发生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有胆道基础疾病且病情复杂的患者,术后出现该综合征的风险也较高。
五、切口相关问题
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一般来说,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切口感染率约为1%-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口感染率相对较低,约为0.5%-1%。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肥胖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切口感染等问题的发生率会有所升高。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肥胖患者由于皮下脂肪厚,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切口愈合不良及感染的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切口容易发生感染,且愈合困难,这类患者年龄因素也会有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机体修复能力差,更易出现切口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