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心脏血管硬化糖尿病患者能否做心脏搭桥手术需综合心脏血管硬化情况(病变程度、心脏功能)、糖尿病情况(血糖控制、并发症)进行手术风险综合评估及决策,还需考虑术后管理,家属和患者要充分了解手术利弊,与医疗团队充分沟通,患者配合术前准备及术后遵循康复建议。
一、心脏血管硬化情况评估
1.病变程度:需明确心脏血管硬化导致的狭窄、闭塞等病变的具体范围和严重程度。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来精准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多支血管病变等情况。如果是局限性、单支或双支血管病变且病变血管适合搭桥,相对更有手术可行性;但如果是广泛的多支严重血管病变,手术风险会显著增加。
2.心脏功能评估:要评估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心脏血管硬化会影响心脏供血,进而影响心脏功能,若患者心脏射血分数较低(如低于30%等),手术耐受能力差,手术风险极高。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二、糖尿病情况评估
1.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手术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需要评估患者术前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一般要求术前血糖控制相对平稳,空腹血糖尽量控制在7.0mmol/L左右,餐后血糖尽量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尽量控制在7.5%以下等,但具体标准需根据患者整体情况综合判断。
2.糖尿病并发症情况:糖尿病可能合并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手术预后。例如糖尿病肾病会影响患者的肾功能,增加手术中及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等风险;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患者对疼痛等感觉不敏感,增加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的难度等。
三、手术风险综合评估及决策
1.手术整体风险评估:80岁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心脏血管硬化和糖尿病并存会使手术风险叠加。需要由心脏外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麻醉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手术相关的心脏风险、感染风险、出血风险等,以及患者整体的耐受性风险等。通过综合评估来判断手术获益与风险的比例。如果手术获益明显(如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频繁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且患者整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相关风险,那么可以考虑进行心脏搭桥手术;但如果手术风险过高,而患者通过药物等保守治疗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况,可能会倾向于保守治疗。
2.术后管理考虑:即使患者进行了心脏搭桥手术,术后管理也至关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术后需要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方案,因为手术应激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血糖波动。同时,要注意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差。对于心脏方面,要密切观察心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心脏康复等治疗。
四、温馨提示
对于80岁有心脏血管硬化和糖尿病的患者,家属和患者需要充分了解手术的利弊。在整个评估和决策过程中,要与医疗团队充分沟通,了解详细的风险和可能的预后情况。患者自身要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严格控制血糖、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心脏功能相关的改善等。同时,术后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包括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