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术后疼痛(发生率60%-80%,受手术损伤、括约肌痉挛等因素影响,儿童更明显,老年恢复慢)、出血(发生率5%-10%左右,与止血不彻底、排便用力等有关,凝血功能障碍者、生理期女性风险高)、感染(发生率3%-5%,手术部位易污染,糖尿病、肥胖患者更易感染)、尿潴留(发生率10%-15%,与疼痛、麻醉反应等有关,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者、女性心理因素者易发生)、肛门狭窄(发生率1%-3%,与切除组织多、瘢痕挛缩等有关,儿童、有肛门炎症病史者风险高)、肛门失禁(罕见,低于1%,与损伤括约肌等有关,有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基础疾病、老年患者风险高)、创面愈合延迟(发生率5%-8%,与营养不良、糖尿病、局部感染等有关,长期吸烟、肥胖患者易出现)。
一、术后疼痛
发生概率:混合痔手术后疼痛较为常见,据相关临床研究,约有60%-8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影响因素:手术操作过程中对肛周组织的损伤、术后肛门括约肌痉挛、排便等因素均可导致疼痛。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较差,且肛门周围神经较为敏感,疼痛可能更为明显;而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疼痛恢复相对较慢。
二、出血
发生概率:术后出血的概率约为5%-10%左右。
相关情况:出血可能与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排便过度用力、剧烈咳嗽等因素有关。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术后出血的概率会相对增高;女性患者在生理期前后,凝血功能可能相对不稳定,也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三、感染
发生概率:术后感染的概率大约在3%-5%。
影响因素:手术部位处于会阴部,容易受到粪便等污染,若术后伤口护理不当,如换药不及时、伤口被污染等,容易引发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术后感染的概率会明显升高;肥胖患者由于局部脂肪堆积,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也更容易发生感染。
四、尿潴留
发生概率:约有10%-15%的患者可能出现尿潴留。
相关因素:术后疼痛、麻醉反应、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均可导致尿潴留。老年男性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等情况,更容易发生尿潴留;女性患者在术后由于心理因素等也可能影响排尿。
五、肛门狭窄
发生概率:相对较低,约为1%-3%,但也需重视。
导致原因:多与手术时切除组织过多、术后伤口瘢痕挛缩等有关。儿童患者由于肛门组织相对较嫩,术后瘢痕挛缩导致肛门狭窄的风险可能相对不同年龄段的其他人群有一定特点;而曾有肛门部位炎症等病史的患者,术后发生肛门狭窄的概率可能会增加。
六、肛门失禁
发生概率:较为罕见,概率低于1%。
相关情况:多由于手术中损伤了肛门括约肌等结构所致。对于有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既往有肛门直肠手术史等,术后发生肛门失禁的风险会增高;老年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本身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也需要密切关注术后是否出现肛门失禁情况。
七、创面愈合延迟
发生概率:约有5%-8%的患者可能出现创面愈合延迟。
影响因素:营养不良、糖尿病、局部感染等均可能导致创面愈合延迟。长期吸烟的患者,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血管收缩,阻碍创面的血液循环,从而影响愈合;肥胖患者由于局部组织代谢相对较慢,也可能使创面愈合时间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