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肠道准备、麻醉选择)、手术操作(消毒铺巾、外痔切除)、术后处理(创面处理、疼痛管理、排便管理、创面观察与护理),需遵循规范并考虑患者个体情况以保障手术顺利及预后良好。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外痔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既往是否有肛肠疾病史、手术史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需关注其特殊情况,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女性患者需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要评估患者的身体一般状况,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如心肺功能检查等,还需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进行肠道准备,一般在手术前1-2天开始进食少渣饮食,手术前1天晚上口服泻药清洁肠道,或者使用灌肠的方法清洁肠道,目的是排空肠道内容物,减少术中污染,利于手术操作。
2.麻醉选择
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局部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等。对于病情较轻、手术时间较短的患者可选择局部麻醉;对于手术范围较大、时间较长的患者可选择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时要准确注射麻醉药物到外痔周围组织,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则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穿刺等操作,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二、手术操作过程
1.消毒铺巾
患者取截石位或侧卧位,用碘伏等消毒剂对肛周皮肤进行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一般要包括臀部、会阴部等区域。然后铺无菌巾,建立无菌操作环境。
2.外痔切除
对于结缔组织性外痔,通常是在外痔基底部做一梭形切口,将外痔多余的结缔组织切除,然后对创面进行缝合或不缝合,若不缝合则让其自行愈合。
对于静脉曲张性外痔,会在外痔表面做切口,分离曲张的静脉团,将其切除,然后处理创面。
对于血栓性外痔,一般是在血栓外痔表面做一放射状切口,取出血栓,然后修剪边缘皮肤,使创面引流通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精细操作,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三、术后处理
1.创面处理
术后一般会对创面进行压迫止血等处理,然后可能会放置凡士林纱条等引流物,以引流创面的渗出物,防止创面积血、积液。对于缝合的创面要定期观察缝线情况,一般在术后5-7天左右拆线。
2.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轻度疼痛可采用心理疏导等非药物方法缓解,中重度疼痛可使用止痛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对患者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要谨慎使用。
3.排便管理
术后要注意患者的排便情况,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可给予润肠通便的药物(非药物干预为主,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泻药),避免患者因排便用力导致创面出血、疼痛加重等情况。一般术后1-2天内尽量避免排便,之后可根据情况适当排便,但要注意便后的肛门清洁,可用温水坐浴等方法清洁肛门。
4.创面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包括创面有无渗血、渗液、感染等情况。如果发现创面有感染迹象,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加强换药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创面护理要有所区别,例如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创面受到污染,女性患者在经期要注意加强会阴部的清洁等。
总之,外痔手术过程需要严格遵循医疗规范,在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良好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