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管理涵盖多方面,生活方式上需遵循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饮食且限钠盐,依病情选合适运动方式并注意相关事项,严格戒烟限酒;病情监测要定期测血压心率血糖及观察症状变化;药物管理需严格遵医嘱服药防相互作用;心理护理靠家属沟通交流给予支持助患者保持平和心态。
一、生活方式管理
1.饮食调控:冠心病患者需遵循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的饮食原则。每日摄入油脂量应控制在25g以内,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取;增加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的摄入,保证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在25~30g左右,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控制血脂水平。同时,要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5g,避免因钠盐摄入过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2.适度运动: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病情稳定的患者可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步;也可选择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220-年龄)×60%~70%的范围内,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加重心脏负荷。老年患者运动时需家人在旁协助,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合并骨关节疾病的患者可选择水中运动等对关节压力较小的方式。
3.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必须严格戒烟。饮酒会使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冠心病患者应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应≤25g,女性≤15g,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度白酒75g、高度白酒50g以内。
二、病情监测
1.指标测量:定期监测血压、心率、血糖。血压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静息状态下心率保持在60~100次/分钟较为适宜,若心率过快或过慢需及时就医;血糖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通过血糖仪等设备每日或定期测量并记录结果,以便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感觉功能可能减退,测量时需家人协助观察测量结果是否准确。
2.症状观察:密切关注心绞痛等症状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若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超过15分钟)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不明显,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立即就医。同时,留意是否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相关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药物管理
严格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不可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等。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服用多种药物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避免同时服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四、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常因疾病反复发作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可通过陪伴患者参加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保持患者心态平和。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老年患者可能因记忆力减退等原因对疾病过度担忧,家属需耐心解释病情,增强其治疗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