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外痔疮可通过一般治疗如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排便习惯、坐浴)、药物治疗(外用抗炎消肿、止痛药物),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严重疼痛、出血等情况(外剥内扎术为常用手术方式),儿童以非药物干预为主严重时谨慎选治疗方案,孕妇药物使用谨慎先保守治疗严重需评估后手术,老年人先保守治疗手术需综合考虑身体状况。
一、一般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和全谷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对长外痔疮的影响。一般建议成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5~35克。例如,每100克芹菜中约含2.2克膳食纤维,多吃这类食物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容易引起肛门局部血管充血,加重痔疮症状。
排便习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尽量缩短排便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在排便时长时间久坐、久蹲,如使用手机等。对于儿童,家长要引导其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
坐浴:可以每天用温水坐浴,一般水温控制在40~45℃,每次坐浴15~20分钟。温水坐浴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和肿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坐浴时要注意水温适宜,儿童坐浴时家长要密切监护,防止烫伤。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抗炎消肿药物:可以使用含有氢化可的松等成分的外用膏剂或栓剂,这类药物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但需要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时要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例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局部外用可以减轻痔疮局部的炎症反应,但儿童使用时要低剂量、短疗程使用。
止痛药物:对于伴有疼痛的外痔疮,可以使用含有利多卡因等成分的外用药物,起到局部止痛的作用。不过,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含利多卡因的外用止痛药物。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当外痔疮出现严重的疼痛、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外痔疮脱出不能回纳,导致嵌顿、坏死等情况时,需要及时手术。
2.手术方式
外剥内扎术:这是治疗外痔疮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切除外痔部分,结扎内痔部分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术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一般不轻易采用手术治疗,除非病情非常严重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长外痔疮时,首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痔疮情况,若症状较轻,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多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如出现大量出血、严重疼痛影响生活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一般优先考虑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需极其谨慎。
2.孕妇:孕妇长外痔疮时,由于处于特殊生理时期,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一般先采用保守治疗,如温水坐浴、调整饮食等。在选择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若病情严重需要手术,要在妊娠的合适阶段由医生评估后进行。
3.老年人:老年人长外痔疮,同样先考虑保守治疗,如坐浴、调整饮食等。由于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手术治疗要评估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情况,谨慎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