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肌腱断裂需依据外伤史、症状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石膏/支具固定3-4周)和手术(尽早修复,选合适缝合方法),术后康复分早期(被动活动)、中期(渐增主动活动并配合物理治疗)、后期(全面功能锻炼),预后与治疗康复是否及时恰当相关,注意及时就医、遵康复方案、保护手部避免再伤,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手肌腱断裂的诊断
手肌腱断裂后通常有明显外伤史,伤处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表现。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比如观察手指的主动屈伸情况等来初步判断,必要时还可能借助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肌腱断裂的具体情况,包括断裂的部位、范围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和活动方式不同,受伤后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玩耍等受伤,女性可能因日常劳作等受伤,需仔细鉴别。
二、手肌腱断裂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不完全断裂或者特定部位、特定情况的手肌腱断裂,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的方法。固定时间一般需要3-4周左右,在此期间要保持固定部位的稳定,避免再次损伤。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手指的血运、感觉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固定时需考虑其配合度等因素,儿童可能需要更耐心的安抚和护理以保证固定效果。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一般来说,应尽早进行手术修复,通常在受伤后1-3周内手术效果较好,但也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等综合判断。
2.手术方法:医生会根据肌腱断裂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如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等。手术中要确保肌腱对合良好,以利于后期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三、术后康复
(一)早期康复(术后1-2周)
术后早期主要是进行手指的被动活动,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手指的屈伸等活动,活动范围不宜过大,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目的是防止肌腱粘连,促进血液循环。不同年龄患者康复时要注意力度等,儿童康复时需在家长和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下轻柔进行。
(二)中期康复(术后2-6周)
逐渐增加主动活动的力度和范围,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始主动的小范围屈伸手指等动作,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等,促进肌腱愈合和局部组织恢复。此阶段要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肌腱再次损伤。
(三)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
进行更全面的功能锻炼,包括手指的精细动作训练等,如拿取小物件等,逐步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龄患者恢复到相应阶段时,康复训练的强度和内容要有所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功能恢复效果。
四、预后及注意事项
(一)预后情况
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和康复,大部分患者手肌腱断裂后可以恢复较好的功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康复不当,可能会出现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响手部功能。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康复配合度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成年患者如果能严格遵循治疗和康复方案,预后相对较好,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二)注意事项
1.受伤后要及时就医,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2.康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进行,不可自行增减活动量或提前去除固定装置等。
3.注意手部的保护,避免再次受伤,尤其是在康复后期进行精细活动时要格外小心。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注意相关事项,比如儿童要避免其过度活动受伤部位,女性要注意在康复期间合理安排日常劳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