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包含甲肝经粪-口传播多急性、乙肝经血液等传播可慢性化及致相关病变、丙肝主要血液传播易慢性化、丁肝依赖乙肝存在传播、戊肝经粪-口传播孕妇重症率高;脂肪性肝病中酒精性与长期大量饮酒相关可致严重病变、非酒精性与肥胖等相关可进展;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病由药物引起可致肝损害;遗传代谢性肝病有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障碍、血色病铁代谢障碍;肝硬化由慢性肝病进展致结构破坏等并发症;良性肝病有肝囊肿多先天无症状定期监测、肝血管瘤良性肿瘤生长慢无症状定期复查。
一、病毒性肝炎
1.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为急性感染,一般不转为慢性,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2.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性接触等,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可通过乙肝疫苗接种预防。
3.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主要经血液传播,多数患者感染后易转为慢性,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丁型肝炎:需依赖HBV存在才能感染,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可加重乙肝病情,促进肝硬化进展。
5.戊型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为急性感染,孕妇感染后重症率较高。
二、脂肪性肝病
1.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长期大量饮酒密切相关,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饮酒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甚至纤维化,严重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如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相关,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部分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等为高发人群。
三、自身免疫性肝病
1.自身免疫性肝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脏细胞,导致肝脏炎症、坏死,多见于女性,可表现为乏力、黄疸等,病情进展可致肝硬化。
2.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介导的肝内小胆管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胆管破坏、胆汁淤积,进而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多见于中年女性。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纤维化狭窄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常合并炎症性肠病,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四、药物性肝病
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使用某些特定药物(如抗结核药、抗肿瘤药、部分抗生素等)时可能诱发,停药后部分可恢复,但严重时可致肝衰竭。
五、遗传代谢性肝病
1.肝豆状核变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过多铜沉积于肝脏、大脑等部位,导致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等。
2.血色病:铁代谢障碍疾病,过多铁沉积于肝脏等器官,引起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及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系统损害。
六、肝硬化
多由慢性肝病(如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等)长期进展所致,肝脏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可并发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七、良性肝病
1.肝囊肿:多为先天性,一般无症状,较大囊肿可能压迫周围组织,通常定期监测即可,若有症状可考虑手术治疗。
2.肝血管瘤: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为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生长缓慢,无症状者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肝脏超声观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