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齿可能引发出血、感染、干槽症、神经损伤等问题,出血与拔牙创面、患者凝血功能、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感染和口腔卫生、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相关;干槽症与拔牙创伤、伤口感染、血凝块脱落、年龄、生活方式、口腔局部感染病史等有关;神经损伤与智齿位置靠近下牙槽神经、手术操作、年龄、下颌骨病史等有关。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的凝血功能相对较弱,拔智齿后出血的风险可能较成年人稍高。而且儿童对疼痛和出血的耐受程度与成年人不同,需要更加密切的观察和护理。
生活方式:如果患者在拔智齿前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的几率。吸烟会收缩血管,不利于伤口愈合和止血;饮酒可能会干扰凝血因子的功能。
病史影响: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拔智齿后极易出现严重出血情况。
感染
发生情况:拔智齿后创面如果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会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发热等症状。常见的感染原因是口腔卫生不良,拔牙后没有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口腔清洁,导致细菌滋生感染创面。
年龄因素:儿童的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差,自我口腔清洁能力较弱,在拔智齿后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帮助其做好口腔清洁,更容易发生感染。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感染后恢复也相对较慢。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使患者在拔智齿后更容易发生感染。例如,经常熬夜的人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下降,难以抵御细菌的侵袭。
病史影响: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的抗感染能力减弱,拔智齿后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而且感染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不易控制。
干槽症
发生情况:干槽症是拔智齿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拔牙窝内空虚,有腐败坏死物质,有恶臭。其发生原因可能与拔牙创伤大、伤口感染、血凝块脱落等有关。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干槽症,但青少年和年轻人相对来说如果拔牙创伤较大等情况下也有一定几率出现。儿童由于拔牙相对较少发生干槽症,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生活方式:如果患者在拔智齿后有频繁漱口、用力吐口水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导致血凝块脱落,增加干槽症的发生风险。
病史影响:有口腔局部感染病史的患者,拔智齿后干槽症的发生几率可能会增加。比如之前有过智齿周围反复感染的情况,再次拔智齿时干槽症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神经损伤
发生情况:拔智齿过程中可能会损伤下牙槽神经等,导致下唇麻木、感觉异常等。这是因为智齿位置靠近下牙槽神经,手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可能会损伤神经。
年龄因素:儿童的下颌骨等结构还在发育中,神经位置相对更靠近表面,拔智齿时损伤神经的风险相对成年人可能有所不同。青少年的下颌骨发育情况介于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神经损伤风险也需要关注。
生活方式:一般生活方式对神经损伤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患者在拔智齿前有一些不良的头颈部姿势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操作时对神经的保护,但这方面证据相对不那么直接明确。
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本身有下颌骨病变等病史,可能会影响智齿与神经的位置关系,增加神经损伤的风险。例如,有下颌骨囊肿等疾病的患者,拔智齿时神经损伤的可能性相对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