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术前需完善检查评估明确肛瘘情况及全身状况、行肠道准备、选合适麻醉,常见手术方式中肛瘘切开术要找瘘管通道、沿探针切开并处理创面,挂线术用探针探查后用橡皮筋经瘘管引出结扎并术后观察,肛瘘切除术直接切除瘘管,术后要护理肛门局部创面、清淡饮食保大便通畅、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一、术前准备
1.检查评估: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肛门指诊、肛门镜等检查,明确肛瘘的位置、内口外口情况等,同时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如有无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若有基础疾病需先控制稳定,以降低手术风险。对于儿童患者,要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谨慎选择检查及手术方式。
2.肠道准备:一般需进行肠道清洁,如术前1-2天进食少渣饮食,术前晚及术晨进行灌肠等操作,以减少肠道内粪便,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3.麻醉选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麻醉方式,常见有局部麻醉(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等简单情况)、蛛网膜下腔麻醉、骶管麻醉等,女性患者需考虑麻醉对身体及后续生活的影响,儿童患者则优先选择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小的麻醉方式。
二、常见手术方式及操作要点
(一)肛瘘切开术
1.找到瘘管通道:通过探针探查,从外口插入探针,沿瘘管走行经内口穿出,以此明确瘘管的路径。
2.切开瘘管:沿探针将瘘管全部切开,修剪创缘使创面呈底小口大的形状,这样有利于术后引流,避免创面早期愈合导致复发。操作过程中要精准,避免损伤过多正常组织,尤其要考虑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组织特性,儿童组织相对娇嫩,更需轻柔操作;女性要注意避免对会阴部组织造成不必要损伤。
3.创面处理:切开后对创面进行适当处理,保持引流通畅,术后需定期换药促进创面愈合。
(二)肛瘘挂线术
1.探查瘘管:同样用探针从外口插入,经内口引出,将橡皮筋经瘘管引出并结扎。利用橡皮筋的慢性切割作用,缓慢切开瘘管,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尤其适用于高位肛瘘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挂线术相对更安全,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女性患者也可采用此术式,减少对肛门括约肌的过度损伤影响排便功能。
2.术后观察:注意观察橡皮筋的松紧情况,适时调整,保证切割效果及患者舒适度,同时密切观察创面恢复情况。
(三)肛瘘切除术
1.切除瘘管:直接切除全部瘘管组织,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手术需完整切除瘘管及周围病变组织,切除后对创面进行缝合或开放处理,开放创面需保证引流通畅。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术后要加强创面护理,预防感染。
三、术后注意事项
1.创面护理: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定期换药,观察创面有无出血、感染、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等。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换药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女性患者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波及周围组织。
2.饮食管理:术后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减少对创面的刺激,降低便秘或腹泻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儿童患者要注意保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有基础疾病患者需根据自身疾病调整饮食,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糖分摄入。
3.活动休息: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对肛门创面的摩擦和压迫,利于创面愈合。不同年龄患者活动量需适度调整,儿童患者要避免过度哭闹、剧烈跑动等,女性患者术后也需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