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需评估患者病史体格、影像学及全身状况并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手术包含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等步骤,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康复锻炼、神经功能监测,特殊人群中老年需加强心肺监测防并发症等、儿童选微创术式遵儿科原则、女性考虑生理期调整康复锻炼强度。
一、手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病史与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腰痛、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评估下肢肌力、感觉、反射等神经功能情况。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可了解脊柱的序列、椎间隙情况等;CT能清晰显示椎管骨性结构的狭窄情况,如椎板增厚、关节突增生等;MRI可直观呈现脊髓、神经受压的程度和范围,这些检查有助于精准定位狭窄部位。
全身状况评估: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以判断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需在术前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手术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影像学表现以及全身状况等,由医生团队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明确是单纯减压手术还是需要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等操作。
二、手术步骤
1.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体位与切口:患者多采取俯卧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做切口,长度根据病变范围而定。
显露椎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逐步显露病变节段的椎板、关节突关节等结构。
减压操作:使用椎板咬骨钳、磨钻等工具,逐步去除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关节,扩大椎管容积,解除对脊髓和神经的压迫。
2.椎间孔减压术:
定位与显露:确定需要减压的椎间孔部位,显露相应的椎体、神经根等结构。
扩大椎间孔:通过去除部分椎弓根、关节突等组织,扩大椎间孔,缓解神经根的受压情况。
3.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若有需要):
植骨: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等,放置在需要融合的椎体间,促进脊柱的融合。
内固定安装:使用椎弓根螺钉等内固定装置,固定相邻的椎体,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三、术后注意事项
1.伤口护理: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按照医嘱定期换药,预防伤口感染。
2.康复锻炼:
早期锻炼:术后早期可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同时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等。
后期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如佩戴支具下进行行走锻炼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3.神经功能监测: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的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若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可能较多,围手术期要加强心肺功能监测,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康复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的特点,给予更细致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2.儿童患者:儿童腰椎管狭窄相对少见,若需手术,尽量选择对身体创伤小的微创术式,术后康复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手术对脊柱生长可能产生的影响,康复锻炼要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3.女性患者:要考虑生理期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术前术后要做好相应的护理沟通,在康复锻炼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强度,避免因特殊生理时期导致身体恢复受到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