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有消化道与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包括不同年龄段表现各异的腹痛(长期饮食不规律等增加风险且既往病史者更敏感)、急性肠胃炎常见的腹泻(儿童更重需防脱水,不良生活方式者易引发,慢性病患者易反复发作)、由炎症刺激致的恶心呕吐(婴幼儿消化系统不完善易频繁呕吐需防脱水,老年人易影响营养摄入);全身症状有感染性肠胃炎常伴的发热(儿童高热易惊厥,老年人感染易扩散,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更易发热且恢复慢)、因身体不适进食少及炎症消耗致的乏力(儿童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影响日常活动,有慢性病老年人更明显)。
一、消化道症状
1.腹痛
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肠胃炎时腹痛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成人多为腹部隐痛、胀痛或绞痛等。一般是由于炎症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或炎症浸润引起。例如感染性肠胃炎时,病原体及其毒素作用于肠道,引发肠道蠕动异常和黏膜炎症反应,从而产生腹痛。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可能增加肠胃炎发生风险,进而加重腹痛症状。有既往肠胃炎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病时腹痛可能更易出现且相对更敏感。
2.腹泻
急性肠胃炎时腹泻较为常见,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这是因为炎症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肠道水分吸收减少,分泌增加,导致大便稀溏。例如病毒性肠胃炎,病毒侵犯肠道上皮细胞,影响其正常功能,引起腹泻。
儿童腹泻可能更严重,需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脱水等情况。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食用不洁食物,更容易引发腹泻症状的出现。有慢性病史的患者,腹泻可能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3.恶心、呕吐
胃肠道受到炎症刺激,会引起恶心、呕吐反射。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这种症状。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蠕动紊乱和逆蠕动,从而引发恶心、呕吐。
特殊人群中,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发生肠胃炎时更容易出现频繁呕吐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补液防止脱水。老年人肠胃功能相对较弱,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影响营养摄入,需要关注其营养状况的维持。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感染性肠胃炎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因感染病原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是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引起的。例如细菌性肠胃炎,细菌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
儿童发热时需要格外关注,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高热可能导致惊厥等并发症。对于老年人,发热可能提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需要及时就医评估感染情况。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熬夜等人群,自身免疫力较低,发生肠胃炎时更易出现发热症状且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2.乏力
由于肠胃炎导致身体不适,进食减少,能量摄入不足,同时炎症反应消耗能量等因素,患者会感到乏力。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出现乏力症状。比如急性肠胃炎患者,因为腹泻、呕吐等导致营养丢失和身体消耗,会明显感觉乏力。
特殊人群中,儿童乏力可能影响其正常活动和生长发育,需要保证充足休息和营养补充。老年人乏力可能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需要家人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协助其进行适当的活动以维持肌肉功能等。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较差,发生肠胃炎时乏力症状可能更明显,需要综合评估其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