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炎是一组以脊柱及周围关节和组织为主要受累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强直性脊柱炎,病因含遗传(与HLA-B27关联紧密且家族史患病风险高)及感染(部分细菌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引发),临床表现有早期下腰部或骶髂部疼痛僵硬活动后可缓解、病情进展致脊柱活动度受限畸形及外周关节受累,还有关节外表现如眼葡萄膜炎等,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X线、CT、MRI)及实验室检查(HLA-B27及炎症指标),治疗分非药物(鼓励适当体育锻炼、物理治疗、注意姿势睡眠)和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严重时用生物制剂等),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尽早就诊早期干预关注药物对发育影响,孕妇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治疗需医生评估选安全药物。
一、定义与分类
脊椎炎是一组以脊柱及周围关节和组织为主要受累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类型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等,其中强直性脊柱炎是较为多发的类型,主要侵袭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还可能伴发关节外表现。
二、病因
1.遗传因素:强直性脊柱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关联紧密,研究表明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呈阳性,家族中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2.感染因素:部分研究推测某些细菌感染可能参与脊椎炎发病,例如肠道肺炎克雷伯菌等感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引发异常免疫反应,进而促使脊椎炎发生发展。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早期多出现下腰部或骶髂部疼痛、僵硬,症状常于夜间或久坐、久卧后加重,活动后可缓解,病情进展时脊柱活动度逐步受限,可出现脊柱畸形(如驼背等);部分患者伴外周关节受累,像膝关节、髋关节等出现疼痛、肿胀。
2.关节外表现:少数患者会出现眼葡萄膜炎、主动脉瓣病变等关节外表现。
四、诊断
1.临床表现:依据患者下腰部疼痛、僵硬等典型症状及病情发展状况。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病情进展时可见骶髂关节骨质破坏、脊柱竹节样改变等;CT及MRI检查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更敏感,能更早发现关节炎症、水肿等情况。
3.实验室检查: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非确诊依据,还可结合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炎症指标升高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
五、治疗原则
1.非药物治疗:鼓励患者开展适当体育锻炼,例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维持脊柱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进行物理治疗,如热疗等可缓解疼痛、减轻僵硬;保持正确坐姿、站姿,睡眠时选用合适床垫,防止脊柱弯曲畸形加重。
2.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需留意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及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病情严重、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等药物,具体用药需遵专业医生指导。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脊椎炎时,因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进展可能影响脊柱生长及身高发育,需尽早就诊,早期干预,密切监测脊柱生长情况及关节功能,治疗中需特别关注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2.孕妇:孕妇患脊椎炎时,用药需谨慎,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适当康复锻炼、物理治疗等,若需药物治疗,需经医生综合评估母胎情况后选用相对安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