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病因包括感染因素里病毒(诺如、轮状)、细菌(大肠、沙门氏、金黄葡萄)感染,饮食因素中食物刺激(过冷、过热、刺激性)、污染(农药、重金属、病原体污染食物)、暴饮暴食引发,其他因素有机体抵抗力下降(过度疲劳、长期睡眠不足、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环境因素(旅行水土不服、气温骤变)导致。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肠胃炎常见的病毒之一,它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传播,例如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该病毒污染的贝类等食物后,病毒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侵犯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引起呕吐、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轮状病毒也是常见的致病病毒,尤其在婴幼儿群体中较为多见,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发热等急性肠胃炎表现。
(二)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是常见的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细菌,当人体摄入被产毒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后,如食用未煮熟的被沙门氏菌感染的肉类等,沙门氏菌会在肠道内生长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肠道炎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肠胃炎表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肠毒素,若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且在适宜条件下繁殖产生肠毒素,人食用后肠毒素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急性肠胃炎发作,出现剧烈呕吐等症状。
二、饮食因素
(一)食物刺激
进食过冷的食物会刺激胃肠道,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容易引发急性肠胃炎;过热的食物则可能烫伤胃肠道黏膜,导致黏膜损伤,进而引发炎症反应;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食物(辣椒等)、过酸食物(醋等),会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破坏黏膜的屏障功能,引起急性肠胃炎。
(二)食物污染
食用被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或被重金属污染的水产品等,这些有害物质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和损害,导致胃肠道出现炎症反应,引发急性肠胃炎;进食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如变质的肉类、过期的乳制品等,病原体在食物中大量繁殖,人食用后就会感染从而引发急性肠胃炎。
(三)暴饮暴食
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会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胃肠道需要超负荷工作来消化过多的食物,容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
三、其他因素
(一)机体抵抗力下降
当人体因过度疲劳、长期睡眠不足、患有慢性疾病等原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胃肠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从而诱发急性肠胃炎。例如,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和代谢等方面的异常,抵抗力相对较低,患急性肠胃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二)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从而引发急性肠胃炎。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长期或大量使用时,会抑制胃肠道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黏膜的保护作用,导致胃肠道黏膜受损,出现炎症反应。
(三)环境因素影响
旅行时处于陌生环境,水土不服是常见情况,不同地区的水质、食物等可能与自身习惯的有所不同,胃肠道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功能紊乱,引发急性肠胃炎;气温骤变时,如受凉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和正常功能,增加急性肠胃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