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常见原因有刷牙方法不当、牙周炎、不良修复体、年龄增长、遗传、全身性疾病等,恢复需针对病因综合治疗,包括治疗基础疾病、纠正不良口腔习惯、手术治疗、日常口腔护理,不同人群依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如儿童培养良好习惯、老年人关注全身健康和义齿修复等注重日常口腔护理及保持全身健康状况。
一、牙龈萎缩的原因
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包括:刷牙方法不正确,如用力过猛、横刷等,长期如此会损伤牙龈和牙槽骨;牙周炎,菌斑、牙石等刺激引发牙周组织炎症,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等会刺激牙龈,引起萎缩;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牙龈出现生理性萎缩;遗传因素,部分人可能因遗传易患牙龈萎缩相关问题;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
二、牙龈萎缩的恢复方法
(一)治疗基础疾病
如果是由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导致的牙龈萎缩,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改善牙周组织的营养供应等状况,利于牙龈萎缩的改善。对于患有牙周炎的患者,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首先通过洗牙去除牙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严重的牙周炎可能还需要进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操作,去除牙周袋内的菌斑、牙石及炎性肉芽组织等,控制牙周炎症,阻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加重。如果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严重等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等治疗。
(二)纠正不良口腔习惯
要改正不正确的刷牙方式,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即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轻度加压,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齿,重复以上动作,保证每个牙面都得到清洁。同时,要避免过度刷牙等情况。对于有不良修复体的情况,需要及时更换合适的修复体,减少对牙龈的不良刺激。
(三)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牙龈萎缩情况,如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较多,影响美观或出现敏感等问题时,可以考虑牙龈移植术等手术方法。通过移植健康的牙龈组织来覆盖暴露的牙根,改善牙龈萎缩的状况。不过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且术后需要注意口腔护理等。
(四)日常口腔护理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除了正确刷牙外,还可以使用牙线、冲牙器等辅助清洁工具,清除牙齿邻面等部位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均衡营养,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等,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牙龈等牙周组织的健康。对于儿童来说,要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儿童时期是口腔健康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要监督儿童正确刷牙等,预防牙龈萎缩等口腔问题的发生。对于老年人,要关注其口腔健康状况,由于老年人可能存在牙齿缺失等情况,要及时进行义齿修复等,避免因为牙齿缺失导致邻牙移位等进而引起牙龈萎缩等问题。
总之,牙龈萎缩的恢复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同时注重日常口腔护理和保持良好的全身健康状况。不同人群在恢复牙龈萎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儿童要从早期培养良好习惯,老年人要关注全身健康和义齿修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