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应对需综合多方面措施,首先要寻找并避免诱因,明确自身诱因特殊人群需特殊注意,药物治疗以抗组胺药物为一线,病情重时考虑糖皮质激素等其他药物,免疫调节与生物治疗针对不同情况,要避免不良生活方式,慢性荨麻疹需长期管理定期复诊并调节心理,需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关注不同人群特点进行针对性处理。
一、寻找并避免诱因
1.明确自身诱因:荨麻疹患者需留意自身发病与接触物、饮食、感染、药物等因素的关联。例如,部分人食用海鲜后发病,部分人接触花粉后起疹。通过记录日记等方式,精准找出个体诱因并尽量规避。儿童荨麻疹可能与感染(如病毒、细菌感染)、食物过敏(常见牛奶、鸡蛋等)相关,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发病前后的接触史、进食情况等。
2.特殊人群注意:老年人患荨麻疹时,要考虑慢性疾病用药等因素可能诱发,需全面评估用药情况;妊娠期女性患荨麻疹,要谨慎选择可能影响胎儿的诱因规避方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来规避诱因。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其作用机制是阻断组胺受体,减轻风团、瘙痒等症状。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根据年龄、体重等调整合适剂型和剂量,优先选择安全性高、口感适宜的剂型,如糖浆剂等。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副作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选择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的药物。
2.其他药物:对于病情较重、常规抗组胺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应谨慎使用,注意其副作用;还可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免疫调节与生物治疗
1.免疫调节: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荨麻疹,可考虑调节免疫功能,如使用一些具有调节免疫作用的中药等,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免疫调节治疗需格外谨慎,要充分评估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人免疫调节治疗要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2.生物治疗:针对特定发病机制的荨麻疹,如由IgE介导的慢性荨麻疹,可使用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但费用较高,且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四、避免不良生活方式
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成年人一般保证7-8小时睡眠,儿童需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如幼儿12-14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等。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减少荨麻疹发作。
2.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可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时要注意环境,避免在花粉、粉尘多的环境运动,防止诱发荨麻疹。老年人运动要选择温和的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病情波动;儿童运动要注意安全,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运动项目。
五、慢性荨麻疹的长期管理
1.定期复诊:慢性荨麻疹患者需定期复诊,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儿童和老年人复诊时要详细告知病情变化情况,包括发作频率、症状严重程度等;妊娠期女性复诊要告知胎儿情况及自身用药对胎儿的影响等。
2.心理调节:荨麻疹长期不愈可能影响患者心理,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患者要保持积极心态,可通过心理疏导、听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儿童出现荨麻疹时,家长要关注孩子情绪变化,给予心理安抚;老年人要重视自身心理状态,家人要多关心陪伴。
要实现荨麻疹除根,需综合采取上述多种措施,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密切关注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