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分无痛性(多见于内痔,颜色鲜红,排便后点滴或喷射状出血,妊娠期女性、长期久坐便秘人群易患)和伴有疼痛的(常见于外痔发炎或血栓形成,便血伴肛门局部疼痛);痔核脱出Ⅱ度以上内痔或混合痔易出现,初期排便时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进展后需手推甚至不能回纳,嵌顿后肿胀疼痛加剧,年轻久坐工作者、老年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者易患;肛门不适有坠胀感、瘙痒感等,更年期女性因激素变化、肥胖人群因局部透气性差易出现;疼痛单纯内痔一般无疼痛,内痔脱出嵌顿或外痔血栓形成、炎症时会痛,女性月经期可加重疼痛,糖尿病患者对疼痛感知不敏感但痔疮疼痛需警惕,不同年龄段均可出现相关症状但各有影响因素。
表现情况:便血是痔疮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分为无痛性便血和伴有疼痛的便血。无痛性便血多见于内痔,便血颜色鲜红,通常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出血,严重时可能呈喷射状出血。这是因为内痔的表面是由黏膜覆盖,排便时粪便摩擦痔核表面的黏膜,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妊娠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压迫盆腔血管,更容易诱发内痔出血;而长期久坐、便秘的人群,因排便时需要用力,也会增加内痔出血的风险。伴有疼痛的便血常见于外痔发炎或血栓形成时,患者在便血的同时还会感到肛门局部疼痛,疼痛程度因外痔炎症或血栓的严重程度而异。
年龄因素: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便血症状,但儿童相对较少见,若儿童出现便血,需警惕其他肠道疾病的可能;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减退,便秘发生率高,更容易发生痔疮便血。
痔核脱出
表现情况:Ⅱ度以上的内痔或混合痔常出现痔核脱出的症状。初期痔核在排便时脱出,排便后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进展,痔核脱出后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痔核脱出后若不能及时回纳,可能会嵌顿,导致痔核肿胀、疼痛加剧。对于年轻女性长期久坐工作,如办公室职员,因缺乏运动,会增加痔核脱出的风险;而老年男性若有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长期用力排尿也会促使痔核脱出。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肛门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逐渐松弛,更容易出现痔核脱出;年轻人若有不良排便习惯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痔核脱出。
肛门不适
表现情况:患者常感觉肛门有坠胀感、瘙痒感等。肛门坠胀感可能是由于痔核刺激直肠黏膜引起,患者总觉得肛门有异物感,排便不尽。瘙痒感是因为痔核脱出时会带出肠液,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引起瘙痒,患者会不自觉地搔抓,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对于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出现肛门周围皮肤敏感性增加,更容易出现肛门瘙痒等不适;肥胖人群由于肛门局部透气性差,也容易出现肛门不适症状。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均可出现肛门不适,但更年期女性因生理变化更易受影响,肥胖人群中各年龄段都可能存在,但相对而言中老年人更易因代谢等因素导致肥胖相关的肛门不适。
疼痛
表现情况:单纯内痔一般无疼痛,当内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会有剧烈疼痛。外痔患者若发生血栓形成或炎症,会出现明显的肛门疼痛,疼痛可在排便、行走、咳嗽时加重。对于女性月经期,盆腔处于充血状态,可能会加重痔疮相关的疼痛症状;而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神经病变等原因,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敏感,但一旦发生痔疮相关疼痛,可能病情发展较隐匿,需更加警惕。
年龄因素:糖尿病患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若合并痔疮疼痛,需特别关注;女性月经期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会影响痔疮疼痛的感受和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