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属原发性心肌病,病理见心肌组织学改变及病理生理机制致心室扩大、收缩力下降引发心衰等表现,病因有遗传、感染、非感染性炎症、中毒、内分泌代谢紊乱等,临床表现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有差异,诊断靠超声心动图结合症状病史排除其他继发性心肌病等。
一、定义与分类属性
扩心病全称为扩张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原发性心肌病是一组原因未明,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的显著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且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病理生理特点
从病理角度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组织学存在改变,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变性以及纤维化等情况。在病理生理机制上,心室扩大使得心肌的收缩力下降,心脏的泵血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逐步引发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
三、病因相关因素
遗传因素:部分扩张型心肌病具有遗传倾向,研究发现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相关,若家族中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其直系亲属患病风险相对增高。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是较为重要的诱因之一,例如某些嗜心肌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损伤心肌细胞,引发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逐步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非感染性炎症: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非感染性炎症也可能参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过程,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心肌组织,造成心肌损伤。
中毒因素:长期大量饮酒是常见的中毒因素,酒精可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的正常代谢和收缩功能,增加患扩张型心肌病的风险。
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可能通过影响心肌的代谢等过程,成为引发扩张型心肌病的潜在因素。
四、临床表现差异及影响因素
不同年龄表现:儿童患者起病时往往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如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这与儿童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有关;成年患者除了心力衰竭相关症状(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外,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如各种早搏、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这与成年人心肌结构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相关。
性别因素影响: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扩张型心肌病在性别上有显著发病率差异,但不同性别患者在疾病进程中,由于身体机能等差异,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可能存在一定不同,例如女性患者可能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因激素等因素有不同的表现。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心肌长期受到酒精损害,患扩张型心肌病的风险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人群;有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的人群,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病史相关:有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心脏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及时干预;患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等)的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更容易引发心肌病变,进而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五、诊断相关要点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可见左心室或双心室腔扩大,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典型表现。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等进行综合诊断,排除其他继发性心肌病等情况,如排除缺血性心肌病(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肌病变相鉴别)、瓣膜性心肌病等其他可能引起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减退的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