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子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引发,皮肤卫生差、多汗等是诱因,初期局部有红、肿、热、痛小硬结,进展有肿大、脓栓等表现,可依表现诊断,需与痈、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鉴别,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损伤、增强免疫力来预防。
一、病因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发疖子最常见的病原菌,它容易在皮肤有破损的情况下侵入毛囊及周围组织。比如皮肤轻微擦伤、蚊虫叮咬后搔抓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就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机体免疫力较低时更易受其侵袭,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容易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长疖子;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下降,也是易感人群。
(二)皮肤卫生状况不佳
长期不洗澡、不更换衣物,会使皮肤表面污垢堆积,利于细菌滋生繁殖,增加长疖子的风险。例如一些从事重体力劳动,出汗多且不能及时清洁皮肤的人群,皮肤卫生状况差,长疖子的几率相对较高。
(三)多汗
多汗会使皮肤处于潮湿环境,为细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像肥胖人群由于皮下脂肪厚,出汗多,若不注意皮肤清洁,就容易长疖子;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出汗多,也是疖子的高发季节。
二、临床表现
(一)初期表现
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的小硬结,硬结边界不清,质地较硬,一般直径在1-2厘米左右。比如皮肤某个部位先是出现一个小的红色肿物,触摸时有疼痛感,皮肤温度可能略高于周围正常皮肤。
(二)进展过程
随着病情发展,硬结会逐渐肿大,疼痛加剧,数日后中央部分组织坏死、软化,出现黄白色脓栓。脓栓脱落破溃后,会排出脓液,随后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但如果疖子发生在危险三角区(鼻根至两侧口角区域),挤压疖肿可能导致感染向颅内扩散,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这一点需要特别警惕,尤其是儿童,因其对危险三角区感染的认知和防护能力不足,家长需格外留意。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局部红、肿、痛的小结节,逐渐发展为含脓栓的肿物等,一般可初步诊断为疖子。医生通常结合患者的病史,如皮肤卫生情况、是否有外伤等进行综合判断。
(二)鉴别诊断
痈:痈一般比疖子更大,病变范围较广,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表面有多个脓头,疼痛更为剧烈,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
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时也会出现红、肿、痛等表现,但皮脂腺囊肿通常有较长时间的皮下肿物病史,感染时肿物表面皮肤红肿,与疖子的发病过程和表现有一定区别,可通过病史及肿物特点进行鉴别。
四、预防措施
(一)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洗澡,建议每天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清洁皮肤,尤其是易出汗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儿童应注意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爽,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老年人皮肤相对干燥,可适当减少洗澡频率,但也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可选择滋润型的沐浴产品。
(二)避免皮肤损伤
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擦伤、刺伤等。从事易导致皮肤损伤工作的人群,要采取防护措施,如戴手套等。儿童活泼好动,家长要注意看护,避免其受到外伤,减少皮肤破损的机会。
(三)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适当运动,如儿童可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老年人可选择散步等轻度运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长疖子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