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会对心脏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引发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增加猝死风险,对不同人群有特殊危害且对未来健康有长期影响,包括损害心脏结构功能、引发心律失常致脑栓塞、发展为心力衰竭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猝死风险,对老年、女性及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有不同特殊危害,还会使患者未来再发相关事件风险高,需长期治疗且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经济和心理压力。
一、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使得心肌供血不足。长期的心肌缺血会逐渐损害心肌细胞,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例如,心肌可能会发生重构,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等,进而降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使心脏泵血能力下降。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左心室射血分数可能会逐渐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是评估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左心室射血分数应在50%-70%左右,冠心病患者若该指标下降,会影响全身各器官的血液供应。
二、引发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容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常见的有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心房颤动会使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积,容易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就会引发脑栓塞,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据统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发生脑栓塞的风险比非冠心病患者高5倍左右。
三、导致心力衰竭
当冠心病病情进一步发展,心脏长期处于缺血状态,心肌功能严重受损,就会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预后较差。例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近,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四、增加猝死风险
冠心病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心肌严重缺血,容易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这些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骤停,瞬间夺去患者生命。有数据显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约有80%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的。
五、对不同人群的特殊危害
老年人群: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逐渐减退,冠心病对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更为明显,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且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与这些疾病相互影响,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
女性人群:女性冠心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更容易出现不典型症状,如乏力、恶心、呕吐等,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此外,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会增加,而且女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可能高于男性冠心病患者。
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使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例如,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血脂在血管壁沉积,加重冠状动脉狭窄。
六、对未来健康的长期影响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即使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一定控制,患者未来再次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以控制病情进展,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而且长期的疾病负担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