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常见肠道症状有腹泻(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不同病因腹泻特点异,儿童需关注水电解质平衡)、腹痛(下腹或直肠部位隐痛、胀痛或绞痛,慢性轻且间歇,急性明显,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里急后重(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排便不尽,病变累及直肠下段常见,影响老年日常生活和心理);全身症状有发热(部分低热,急性感染性可高热,儿童高热易惊厥需及时降温)、乏力(肠道炎症致应激、营养吸收不良和消耗致全身乏力,影响患者生活活动能力需休息和保证营养);其他症状有肛门不适(坠胀、瘙痒,糖尿病患者肛门瘙痒易发生需保持清洁干燥)、便血(轻者粪便表面带血,重者大量便血,不同病因便血程度不同,儿童便血需警惕影响生长发育营养状况)。
一、直肠炎的常见症状
(一)肠道症状
1.腹泻
是直肠炎常见症状之一,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其发生机制与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有关。不同病因引起的直肠炎腹泻特点有所差异,例如感染性直肠炎多伴有较频繁的腹泻,且可能伴有腹痛等表现;而一些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直肠炎腹泻程度和频率也各有不同。对于儿童患者,腹泻可能会影响其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需要密切关注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2.腹痛
直肠炎患者可出现下腹或直肠部位的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炎症刺激直肠周围的神经末梢是引起腹痛的主要原因。如果是慢性直肠炎,腹痛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且呈间歇性;而急性发作时腹痛可能较为明显。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腹痛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描述腹痛的部位和性质,需要家长细心观察。
3.里急后重
患者有频繁的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很少,总感觉排便不尽。这是由于直肠炎症刺激直肠肛门括约肌,导致肛门直肠部位的感觉神经功能紊乱所致。里急后重症状在直肠炎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病变累及直肠下段时更易出现。对于老年患者,里急后重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需要关注其排便情况和整体身体状况。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直肠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但如果是急性感染性直肠炎,可能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发热是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炎症因子释放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儿童直肠炎患者发热时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热可能会引起惊厥等并发症,要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2.乏力
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以及炎症消耗等因素,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无论是成年患者还是儿童患者,乏力都会影响其日常的生活和活动能力,需要患者适当休息,保证营养摄入来改善乏力症状。
(三)其他症状
1.肛门不适
患者可感觉肛门坠胀、瘙痒等。肛门坠胀是因为直肠炎症刺激直肠周围组织引起的;而瘙痒可能是由于肠道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导致的。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肛门瘙痒可能会因为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而更易发生,需要注意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
2.便血
轻者可能仅表现为粪便表面带血,重者可出现大量便血。便血的原因是直肠黏膜受损,血管破裂出血。不同病因引起的便血程度不同,例如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便血情况可能相对较为典型,而一些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便血可能与放疗的时间和剂量等因素有关。对于儿童直肠炎患者出现便血,要警惕是否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及时就医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