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临床表现儿童及青少年多见起病急骤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局部早期疼痛患肢不敢动皮温高压痛不明显进展期有肿胀皮肤红热压痛明显可形成脓肿及窦道影像学X线早期常无异常进展后可见骨质破坏等CT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范围等MRI对早期诊断价值高可早期发现骨髓内改变实验室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早期可阳性病理早期骨髓腔内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后坏死进展期炎症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等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鉴别需与尤因肉瘤、风湿性关节炎等通过病理等鉴别。
一、临床表现特点
1.全身症状: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多见,起病急骤,常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寒战,呈脓毒血症样表现,患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成人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这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功能与成人有差异,感染后全身反应更剧烈。
2.局部症状
早期:病变部位疼痛明显,患肢不敢活动,局部皮温升高,有局限性压痛,但肿胀不明显。由于儿童骨骼的解剖特点,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进展期:局部出现肿胀,皮肤发红、发热,压痛更为明显,可形成脓肿,脓肿穿破皮肤后可形成窦道,经久不愈。此时病变已累及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炎症反应加重。
二、影像学特点
1.X线检查:早期(1-2周内)X线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因为此时骨质破坏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约2周后可出现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儿童骨骼的骨膜较厚,骨膜下脓肿可引起骨膜掀起,出现层状骨膜反应(葱皮样改变)。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的范围、骨膜下脓肿等情况,对于早期发现骨质细微病变有优势。例如,可以发现X线不易察觉的小的骨破坏灶。
3.MRI检查:对早期骨髓炎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早期发现骨髓内的炎性浸润、水肿等改变,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这是因为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更早地反映骨髓内的病理变化。
三、实验室检查特点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出现核左移现象。这是机体对感染的炎症反应,白细胞增多是为了对抗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是细菌性感染为主。
2.血培养:早期血培养可阳性,能明确病原菌,有助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但血培养阳性率受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影响,在使用抗生素后血培养阳性率可能降低。
四、病理特点
1.早期:骨髓腔内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随后出现骨髓组织的坏死。儿童骨髓造血组织丰富,感染容易在骨髓内扩散。
2.进展期:炎症向周围扩散,可突破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然后穿破皮肤形成窦道。骨膜在炎症刺激下增生,出现骨膜反应。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特点
1.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全身及局部症状)、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培养等)进行综合诊断。例如,患儿有高热、局部疼痛等表现,结合MRI显示骨髓内异常信号,血培养提示有病原菌生长,即可考虑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鉴别诊断
尤因肉瘤:尤因肉瘤也可出现发热、局部疼痛、肿块等表现,但尤因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有其特点,如“洋葱皮样”骨膜反应等,但最终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来鉴别,病理上尤因肉瘤有其独特的细胞形态等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多累及大关节,呈游走性疼痛,实验室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一般无骨髓破坏等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