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包括体质性低血压一般无明显不适,体位性低血压是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发生;病理性涉及心血管疾病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狭窄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慢性消耗性疾病里恶性肿瘤、严重结核病等,还有大量失血、严重感染等情况发现低血压应及时就医,生理性无明显症状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注意相关生活方式,病理性需针对原发疾病治疗。
体质性低血压:常见于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女性较为多见,且多有家族遗传倾向。此类人群一般无明显不适,往往在体检时被发现,其血压虽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不会对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造成明显影响,通常也不会引发严重的临床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发生的低血压。主要是由于体位的突然改变,导致体内血液重新分布,而身体调节血压的机制一时未能及时发挥作用,使得血压短暂下降。例如,长时间卧床或久坐后突然站起,一些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病理性低血压低
心血管疾病
严重的心律失常:如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降低。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发生,例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出现退行性变,更容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年轻人若有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异常,也可能出现此类情况。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组织坏死,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心输出量显著下降,进而引发低血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更易发生心肌梗死导致低血压。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会使左心室射血受阻,心输出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降低。多见于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加,主动脉瓣钙化等退行性变是导致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见原因。
内分泌代谢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心脏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引起低血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水盐代谢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导致血压降低。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是常见的病因。
慢性消耗性疾病
恶性肿瘤: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的消耗、长期食欲不振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可能出现低血压。不同年龄、不同种类肿瘤的患者都可能发生,例如肺癌、胃癌等晚期患者较常见。
严重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患病会导致患者营养状况差、机体功能下降,从而引起低血压。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其他
大量失血:如外伤、消化道大出血、产后大出血等,会使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血压降低。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因不同的失血原因发生,例如外伤可发生在任何人群,产后大出血主要发生在孕产妇群体。
严重感染: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会导致机体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分布异常,同时病原体释放毒素影响心脏功能等,从而引起低血压。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感染并出现严重感染导致的低血压。
如果发现低血压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生理性低血压低且无明显症状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注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增强体质;对于病理性低血压低者,则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