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积由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症状有形体消瘦等,需综合诊断,中医调理脾胃等,护理要合理喂养等;积食因乳食过量致胃肠疾患,表现为食欲不振等,依病史症状诊断,调整饮食等,特殊人群护理有相应注意事项,二者在定义病因、症状表现、诊断鉴别、治疗调理等方面均有不同。
积食: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多因一次性进食过多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超出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导致食物积滞在胃肠道内。各年龄段小儿均可发生,但以婴幼儿更为多见,与小儿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饮食不规律等有关。
症状表现
疳积: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枯黄、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腹部胀大、青筋暴露等为主要表现。病情较重者还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肌肉松弛、发育迟缓等,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可见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腻等舌象,脉象可能有细弱等表现,长期疳积会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对不同年龄段小儿都可能造成身高、体重增长落后于同龄儿童等情况,且因脾胃功能差,易反复出现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
积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酸臭、舌苔厚腻等。一般精神状态影响相对较小,虽有消化不良表现,但经过适当调理,症状多能较快缓解。不同年龄段小儿积食表现略有差异,婴幼儿可能出现哭闹不安、吐奶等,年长儿多以腹胀、腹痛、厌食等为主,一般不会对生长发育造成长期严重影响,但若长期反复积食也可能影响脾胃功能,进而影响营养吸收。
诊断与鉴别
疳积:需结合患儿病史、症状、体征及中医四诊资料综合诊断。医生会重点询问喂养史、生长发育情况等,通过望诊观察小儿形体、面色、毛发等,切诊触摸腹部等,实验室检查可能无特异性指标,但可能有血红蛋白降低等营养不良表现,需与其他消耗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等鉴别,如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鉴别,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除有生长发育落后外,还会有特殊面容、智力发育落后等表现,可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明确。
积食:主要根据病史及典型症状诊断,有乳食不节病史,出现上述积食相关症状即可初步诊断,一般通过调整饮食等非药物干预后症状能改善,需与脾胃虚弱等其他脾胃疾病鉴别,脾胃虚弱患儿多有长期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表现,且积食是短期饮食不当引起,而脾胃虚弱是长期脾胃功能差,可通过病史及调理后恢复情况等鉴别。
治疗与调理
疳积:中医治疗以调理脾胃、消积导滞为主,根据病情可采用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方法。中药多选用健脾消食、消积化滞的药物,推拿按摩常用补脾经、推四横纹、揉板门等穴位。在护理方面,要注意合理喂养,循序渐进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对于较大儿童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加重脾胃负担,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护理时动作要轻柔,按摩力度要适中,根据患儿个体差异调整调理方案。
积食:首先要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难以消化的食物。可采用腹部按摩的方法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对于症状较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消食导滞的中成药,如小儿化食丸等,但需注意小儿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要谨慎,优先选择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方法,对于婴幼儿积食,更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特殊人群如婴幼儿积食时,按摩时要注意手法和力度,以患儿舒适为准,若积食情况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