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经常磨牙由精神、咬合、睡眠障碍、全身、药物等因素致,危害有牙齿磨损、颞下颌关节紊乱、影响睡眠质量,儿童可关注精神口腔健康、定期检查、处理寄生虫和维生素D摄入等,成人要缓解压力、保口腔卫生、针对咬合问题就医、查全身疾病并治。
精神因素:
儿童:儿童若在白天受到惊吓、过度兴奋或紧张,如观看恐怖动画、与小伙伴发生激烈争吵等,可能会在夜间睡眠时出现磨牙情况。例如,有研究发现,一些因幼儿园生活适应不良而经常焦虑的儿童,磨牙发生率相对较高。
成人:成年人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如工作压力大、生活琐事繁多等,会导致精神紧张,进而引发夜间磨牙。比如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且工作竞争激烈的人群,磨牙现象较为常见。
咬合因素:
牙齿排列不齐:无论是儿童换牙期牙齿排列不整齐,还是成人因牙周病等导致牙齿移位、排列异常,都会破坏正常的咬合关系,引起咀嚼肌功能紊乱,从而出现磨牙。例如,存在牙齿拥挤、龅牙等情况的人,磨牙发生率明显高于牙齿排列整齐的人。
缺牙或假牙不合适:牙齿缺失后未及时修复,会使对颌牙伸长,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假牙制作不合适,也会影响正常的咬合,刺激咀嚼肌异常收缩,引发磨牙。
睡眠障碍:
睡眠中呼吸紊乱、睡眠姿势不当等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进而诱发磨牙。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由于睡眠时气道不畅,可能会通过磨牙来调整口腔状态以改善呼吸。
全身因素:
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感染等,寄生虫在肠道内活动会分泌毒素,刺激神经,导致咀嚼肌痉挛收缩,引起磨牙。尤其在儿童群体中,肠道寄生虫感染是导致磨牙的常见原因之一。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磷代谢,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磨牙等症状。儿童若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日照不足,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从而引发磨牙。
内分泌紊乱: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可能会出现磨牙现象。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磨牙,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通常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磨牙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评估。
磨牙的危害及应对建议
危害:
牙齿磨损:长期磨牙会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磨损,导致牙齿敏感、疼痛,严重时可引起牙本质暴露,甚至影响牙齿的使用寿命。
颞下颌关节紊乱:磨牙会增加颞下颌关节的负担,导致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表现。
影响睡眠质量:磨牙会干扰自身及同寝者的睡眠,导致睡眠中断,使人第二天出现疲劳、精神不振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效率。
应对建议:
儿童:家长应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和口腔健康,帮助儿童缓解精神压力,如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合理安排儿童的学习娱乐时间等;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牙齿排列不齐等问题;若怀疑肠道寄生虫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保证儿童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多带儿童进行户外活动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
成人:要学会缓解压力,可通过运动、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洗牙、检查牙齿;若存在咬合问题,及时到口腔科就诊,进行牙齿矫正或假牙调整等;对于怀疑有全身疾病导致磨牙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肠道寄生虫检查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总之,睡觉经常磨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以减少磨牙带来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