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指伸肌腱损伤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问清受伤情况和症状表现;体格检查要进行手指伸直功能测试及特殊体征检查,如“锤状指”体征等;影像学检查有X线可排除骨折,超声能显示肌腱形态等,MRI对判断肌腱损伤程度等更具优势。
症状表现:询问患者受伤后手指的症状,如是否出现手指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疼痛的部位、性质(是锐痛、钝痛还是酸痛等)、程度以及肿胀的范围等。例如,指伸肌腱损伤后,患者通常会出现相应手指伸直功能障碍,伴有局部疼痛和肿胀,而且疼痛在手指活动时可能会加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其对症状的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不太会准确描述疼痛程度,但可以通过观察其手指的活动情况和哭闹等表现来辅助判断。
体格检查
手指伸直功能测试:让患者主动伸直手指,观察受损手指与正常手指伸直功能的差异。例如,指伸肌腱损伤时,相应手指的伸直动作会明显受限。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配合度可能较差,需要耐心引导其进行主动伸直动作,并观察是否存在明显的功能障碍。同时,还可以进行被动伸直手指的检查,以判断肌腱损伤是完全性还是部分性。如果是完全性肌腱损伤,被动伸直手指时可能也会存在明显阻力或无法完全伸直;而部分性损伤时,被动伸直可能相对容易一些,但仍会有一定程度的受限。
特殊体征检查
“锤状指”体征:对于远侧指间关节伸肌腱损伤时,会出现典型的“锤状指”体征,即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近侧指间关节过伸。这是因为指伸肌腱止点损伤后,失去了对远侧指间关节伸直的牵拉作用,导致远侧指间关节不能伸直而呈屈曲状态。在儿童中,锤状指可能由于玩耍时的不当牵拉等原因引起,需要仔细检查远侧指间关节的活动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该体征。
其他关节活动检查:除了受伤手指的检查外,还需要检查相邻关节的活动情况,以排除是否存在其他合并损伤。例如,检查近侧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的活动,看是否因为肌腱损伤导致相邻关节的代偿性活动异常等情况。这对于全面评估手指的损伤情况非常重要,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关节活动检查时,需要根据其配合程度采用不同的引导和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初步排除是否存在骨折等情况,因为肌腱损伤有时可能合并有骨折。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手指骨骼的结构是否完整,有无骨折线等异常。例如,在指伸肌腱损伤时,X线可能显示正常,但如果存在骨折,如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等情况,就可以明确诊断。对于儿童患者,X线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同时要耐心安抚儿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肌腱的形态、连续性等情况。能够观察到肌腱是否存在断裂、肿胀等病变。对于指伸肌腱损伤,超声可以发现肌腱回声中断、局部肿胀等表现。而且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对于早期诊断肌腱损伤有重要价值。在儿童中,超声检查相对比较安全,且可以较好地观察手部肌腱的情况,但需要检查者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经验,以准确判断肌腱的损伤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检查对于肌腱损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肌腱的细微结构,判断肌腱损伤的程度,是完全断裂还是部分撕裂等。同时,还可以发现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在怀疑指伸肌腱损伤且临床检查不够明确时,MRI检查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诊断手段。对于儿童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需要注意安抚儿童,确保其在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不动,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