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出现小红点的原因包括血管痣(樱桃样血管痣随年龄增长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蜘蛛痣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机体产生针对血小板自身抗体等致血小板减少出现紫癜,过敏性紫癜因机体对致敏物质变态反应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其他原因(皮肤过敏接触过敏原致过敏反应出现小红点,蚊虫叮咬注入物质致被叮咬部位炎症反应出现小红点)。
一、血管痣
1.樱桃样血管痣
成因:是最常见的血管痣类型,随着年龄增长,皮肤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形成,多见于中老年人,可能与皮肤老化有关,也有研究认为与日晒等因素可能存在一定关联,长期日晒可能会加速皮肤老化,从而促进樱桃样血管痣的形成。
表现:通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小红点或小丘疹,直径一般在1-5毫米左右,颜色为鲜红色或樱桃红色,质地柔软,突出或不突出皮肤表面,数目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2.蜘蛛痣
成因:主要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常见于孕妇、青春期女孩等,这是因为孕妇体内雌激素分泌增多,青春期女孩雌激素相对增多;另外,也可见于肝脏疾病患者,如肝硬化等,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从而诱发蜘蛛痣。
表现:蜘蛛痣有一个中心点,周围有呈辐射状分布的毛细血管扩张,形似蜘蛛,大小不一,小的如针头,大的可直径数厘米。用棉签等压迫中心点,周围的辐射状小血管网会褪色,去除压迫后又恢复原状。
二、紫癜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成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机体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儿童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如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错误地攻击血小板;成人可能与自身免疫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他原因:如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某些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可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加;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进而出现紫癜。
表现:皮肤出现散在的瘀点、瘀斑,大小不等,可从针尖大小到几厘米,按压不褪色,可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黏膜出血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等情况。
2.过敏性紫癜
成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常见的致敏原包括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食物(如鱼虾、蟹等)、药物(如抗生素等)、花粉、尘埃等。
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和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紫癜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可伴有腹痛、关节痛、血尿、蛋白尿等症状。
三、其他原因
1.皮肤过敏
成因:接触某些过敏原后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如接触化妆品、某些植物(如漆树等)、化纤衣物等。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发生,当接触过敏原时,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皮肤出现小红点等过敏表现。
表现:皮肤除了有小红点外,还可能伴有瘙痒、红肿等症状,小红点的形态多样,可呈斑疹、丘疹等表现,范围可大可小,与接触过敏原的范围和机体的过敏反应程度有关。
2.蚊虫叮咬
成因:蚊虫叮咬人体时,会注入唾液等物质,人体对这些物质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被叮咬部位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小红点。
表现:被蚊虫叮咬处出现单个或多个小红点,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有的可能会出现红肿、水疱等表现,一般在蚊虫较多的季节和环境中容易发生,儿童由于皮肤娇嫩,被蚊虫叮咬后更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