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肝功能检查可见胆红素、转氨酶等变化;影像学检查里腹部超声能看胆囊大小、壁厚等,CT可清晰显示胆囊周围情况,MRCP能显示胆道系统形态;其他检查中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可在复杂情况明确液体性质。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细胞,导致白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数量变化,通过检测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炎症,一般成年人白细胞计数可升至(10-20)×10/L,儿童可能因年龄不同而有相应范围变化,但也会呈现类似升高趋势。
2.肝功能检查
胆红素:如果胆囊炎是由胆道梗阻引起,可能会出现胆红素升高,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因为胆道梗阻会影响胆红素的排泄,直接胆红素主要反映肝细胞处理和胆道排泄功能,间接胆红素来自红细胞破坏等,当胆道梗阻时,两者可能会有不同程度升高,对于判断胆道是否通畅及肝脏功能受影响情况有重要意义。例如,部分患者总胆红素可超过正常范围(正常参考值3.4-17.1μmol/L)。
转氨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可能会轻度升高,这是因为胆道炎症可能会波及肝脏,影响肝细胞功能,导致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其升高程度与胆道炎症累及肝脏的程度相关。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检查原理及表现:腹部超声是胆囊炎常用的筛查方法。它可以清晰显示胆囊的大小、壁厚薄、腔内有无结石等情况。正常胆囊壁厚度一般小于3mm,当患有胆囊炎时,胆囊壁会增厚,可达到3mm以上,还可能观察到胆囊内有结石强回声伴声影,这是因为结石会阻挡超声声波,从而产生相应的声像图表现。对于儿童,腹部超声相对安全,无辐射,可较好地观察胆囊情况,但要注意儿童检查时需适当安抚以配合检查。对于肥胖患者,可能因肠道气体干扰影响观察,但可通过改变体位等方式尽量清晰显示胆囊。
2.CT检查
优势及表现:CT检查对于胆囊炎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在超声检查不明确时。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周围的情况,如是否有渗出、周围组织有无炎症累及等。胆囊炎时,CT可见胆囊壁增厚、强化,胆囊周围可能有渗出形成的低密度影等表现。对于老年患者,CT检查也是一种可选的检查方式,但需注意对比剂的使用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需评估患者肾功能情况后谨慎选择。
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作用及意义:MRCP可以清晰显示胆道系统的形态,对于判断胆道是否存在梗阻、梗阻的部位等有重要意义。在胆囊炎的诊断中,有助于明确是否是胆道梗阻导致的胆囊炎,例如可以看到胆总管、肝内胆管等是否有扩张、结石等情况。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超声可能受腹部脂肪等影响,MRCP相对是一种较为安全且能较好显示胆道情况的检查方式,因为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成像,无辐射,对胎儿影响较小,但检查前需评估患者整体情况。
三、其他检查
1.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
适用情况及目的:在一些复杂情况,如怀疑有胆囊穿孔等危急情况时,可能会进行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通过穿刺可以抽取胆囊内的液体进行化验,明确液体的性质,是脓性、血性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进行胆囊穿刺需非常谨慎,要考虑到儿童的耐受性、穿刺可能带来的风险等,严格掌握适应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