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有多种后遗症,关节僵硬因长时间固定制动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影响因素有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创伤性关节炎因骨折复位不良致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引起,影响因素有年龄、复位情况、生活方式、病史等;肌肉萎缩因患肢不能正常活动致废用性萎缩,影响因素有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因骨折处血液供应受破坏或固定不稳定等,影响因素有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
关节僵硬
发生情况:胫骨骨折后,若长时间固定制动,会导致膝关节、踝关节等周围关节活动受限,出现关节僵硬。这是因为骨折后患肢活动减少,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发生粘连、挛缩。例如,一项对胫骨骨折患者的随访研究发现,约30%-4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问题。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儿童的关节活动度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固定时间过长也可能出现问题;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组织修复和关节活动度恢复的能力会有所下降;生活方式上,受伤前缺乏运动的人更容易出现关节僵硬;病史方面,如果本身有关节疾病基础,胫骨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可能更高。对于儿童,要尽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关节功能锻炼;成年人则需要坚持规范的康复训练来预防和改善关节僵硬。
创伤性关节炎
发生情况:当胫骨骨折复位不良,导致关节面不平整时,长期磨损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摩擦感等。研究表明,胫骨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约为10%-15%。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骨骼还在发育中,若骨折复位不佳,可能对未来关节发育产生影响,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成年人骨折复位情况对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起关键作用,复位越差,发生概率越高;生活方式中,受伤后过早负重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关节磨损,增加创伤性关节炎风险;病史方面,本身有代谢性疾病等可能影响关节软骨修复的病史,也会使创伤性关节炎发生风险增加。儿童骨折后要密切关注复位情况,成年人则需重视早期准确复位及后期避免过早负重等。
肌肉萎缩
发生情况:胫骨骨折后,由于患肢不能正常活动,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会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减小、力量减弱。一般骨折后1个月左右开始出现肌肉萎缩,若不及时康复锻炼,萎缩会逐渐加重。
影响因素:年龄上,老年人肌肉本身含量相对较少,且恢复能力弱,更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儿童肌肉再生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制动时间长也会有一定程度萎缩;生活方式中,受伤前肌肉量少的人在骨折后肌肉萎缩更明显;病史方面,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病史的患者,肌肉萎缩可能更严重。儿童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合的肌肉锻炼来预防萎缩;老年人则需要在骨折康复过程中注重肌肉力量的恢复训练。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发生情况:如果胫骨骨折处血液供应受到严重破坏,或者骨折端固定不稳定等,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表现为骨折端长期不连接,延迟愈合则是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超过正常时间。例如,开放性胫骨骨折发生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概率相对较高,约为5%-10%。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儿童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严重损伤时也可能出现延迟愈合;老年人骨折愈合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生活方式中,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骨折处的血液供应,增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风险;病史方面,有糖尿病等影响血管和组织修复的病史,会使骨折愈合困难。儿童骨折后要注意保护骨折处血液供应,老年人要控制基础疾病,同时避免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