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支持)、药物治疗(抗感染、解痉止痛)、手术治疗(急诊手术用于严重情况、择期手术用于慢性反复发作者)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谨慎选药密切观察,老年综合基础病评估,女性孕期谨慎处理非孕期考虑生理特点,有基础病史者参考既往史选方案)。
一、一般治疗
禁食与胃肠减压:急性胆囊炎发作时,患者需禁食,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胆汁分泌,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这对于减轻胆囊的负担、缓解炎症有重要作用,尤其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补液支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因为患病期间患者可能因呕吐、禁食等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情况,通过补液可以纠正这些问题,保障身体的基本生理需求,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补液量和成分。例如,儿童可能因新陈代谢快等原因需要更精准的补液调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补液时要考虑对血糖的影响等。
二、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怀疑革兰阴性杆菌等感染时,可能会使用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不同年龄段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不同,儿童用药需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范围;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要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解痉止痛药物:如使用阿托品等药物缓解胆道痉挛引起的疼痛。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比如青光眼患者禁用阿托品等。在选择解痉止痛药物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三、手术治疗
急诊手术:对于急性胆囊炎伴有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等严重情况时,需急诊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要综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可能较高,需要充分评估后决定手术方案;年轻患者若病情符合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去除病灶。
择期手术:对于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者,可在病情稳定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在择期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等,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高脂饮食的患者,术后仍需调整生活方式以降低复发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胆囊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重视。治疗时要更谨慎选择药物,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例如,儿童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使用抗感染药物等要根据体重等计算合适剂量,同时要关注儿童的营养支持等问题,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营养促进康复。
老年患者:老年胆囊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手术及药物治疗的影响。手术前要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使用药物时需减量,且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女性患者:女性在孕期发生胆囊炎时处理需特别谨慎,要权衡胎儿和母亲的情况。非孕期女性胆囊炎治疗原则与一般人群类似,但要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周期等对病情的可能影响,以及在药物选择上可能需要注意对女性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较小。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既往有胆道疾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胆囊炎时病情可能更复杂。治疗时要参考既往病史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比如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患者,在手术治疗时要考虑腹腔粘连等情况增加手术难度,需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