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多数患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感冒样或消化道症状,典型症状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乏力,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常规)、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病毒学检查,高危人群有病毒感染史人群和本身有基础疾病人群需格外留意。
一、前驱感染史
多数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前驱感染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发热等感染表现,而成人也可能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有相关研究显示,约半数心肌炎患者有病毒感染前驱史。
二、典型症状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部分人能感觉到心脏跳动不规律。这是因为心肌炎症影响了心脏的正常节律,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儿童可能表述不清晰,但会表现出躁动、玩耍时精力不集中等情况。
胸痛:可表现为心前区闷痛、刺痛等,疼痛程度不一。炎症累及心肌及周围组织时可引发胸痛,成人相对能较明确表述疼痛部位和性质,儿童可能用哭闹等方式表达身体不适。
呼吸困难:轻者仅活动后气短,重者休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心肌受损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肺部淤血,不同年龄人群呼吸困难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在活动后呼吸急促更明显,成人可能更易察觉休息时的气短情况。
乏力:全身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心肌功能受影响,身体供能不足导致乏力,各年龄段患者都会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玩耍后比平时更易疲惫,成人则表现为日常活动后很快感到劳累。
三、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升高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一般发病后3-12小时开始升高,CK-MB在发病后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cTnI或cTnT在发病后3-14小时升高,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恢复正常。不同年龄人群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但升高提示心肌有损伤。
血常规: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这有助于判断是否有病毒感染相关因素,儿童血常规变化可能更易受感染影响而出现相应改变。
心电图检查:可出现ST-T改变,如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还可能有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房室传导阻滞相对可能更需关注,成人室性早搏较常见。
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部分患者可出现左心室扩大、室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等。不同年龄人群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心脏处于发育阶段,超声表现有其自身特点,成人则相对稳定,通过超声心动图能直观了解心肌病变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病毒学检查:可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病毒核酸或病毒蛋白抗原等,但这种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怀疑心肌炎且其他检查支持但病因不明确时考虑,儿童进行有创检查需更谨慎评估风险。
四、高危人群需格外留意
有病毒感染史人群:尤其是近期有明确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出现上述心肌炎相关表现。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在病毒感染后引发心肌炎,所以家长需特别留意儿童在病毒感染后的身体状况。
本身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本身有免疫缺陷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心肌炎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更要重视自身身体变化,一旦有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