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拇指腱鞘炎可由局部过度摩擦、外伤因素、疾病因素引发。局部过度摩擦常见于频繁手部活动人群及特殊职业人群;外伤因素包括急性外伤和慢性劳损性外伤;疾病因素有类风湿关节炎会致腱鞘病变,邻近组织感染可蔓延引发腱鞘炎,糖尿病患者感染更易扩散致腱鞘炎。
一、局部过度摩擦
1.频繁手部活动人群:
对于长期需要用大拇指进行重复性活动的人群,如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进行操作,或者从事乐器演奏(如钢琴演奏者需要频繁用大拇指按键)、编织等工作的人,大拇指的肌腱会与周围的腱鞘不断摩擦。例如,长时间用大拇指快速点击手机屏幕,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滑动,这种机械性摩擦会导致腱鞘出现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进而引发腱鞘炎。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可能会逐渐加重,使腱鞘增厚,进一步限制肌腱的滑动,加重症状。
在儿童中,如果有过度吸吮大拇指等不良习惯,也可能因局部摩擦导致大拇指腱鞘炎。不过儿童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要引起关注,因为长期的吸吮动作会使大拇指肌腱与腱鞘之间产生摩擦。
2.特殊职业人群:像木工在使用工具时,大拇指需要反复进行握持、操作等动作,建筑工人在进行一些需要大拇指发力的操作时,都容易因为局部过度摩擦而引发大拇指腱鞘炎。
二、外伤因素
1.急性外伤:
大拇指受到急性的外力撞击,比如被重物砸到、手指被门夹等情况,可能会直接损伤肌腱和腱鞘。急性外伤会引起腱鞘的损伤性炎症,导致腱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例如,手指被门夹伤后,受伤部位的腱鞘可能会出现出血、水肿,进而引发炎症反应,随着恢复过程,如果炎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发展为腱鞘炎。
对于儿童来说,活泼好动,更容易发生意外的外伤情况,如玩耍时摔倒碰撞到大拇指等,家长需要特别留意儿童大拇指的外伤情况,一旦有外伤应及时处理,避免引发腱鞘炎等问题。
2.慢性劳损性外伤:
长期的、反复的轻微外伤也可能逐渐引发腱鞘炎。比如一些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大拇指肌腱长期处于一种轻微的损伤-修复的循环过程中。当这种循环失衡时,腱鞘就会出现炎症反应。例如,篮球运动员在运球过程中,大拇指肌腱不断受到轻微的牵拉和摩擦,久而久之会导致腱鞘发生病变,引发腱鞘炎。
三、疾病因素
1.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关节及周围组织。当累及大拇指的关节时,免疫系统会攻击关节周围的组织,包括腱鞘。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等免疫物质会导致腱鞘出现炎症、滑膜增生等病变。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并发大拇指腱鞘炎,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会持续破坏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腱鞘在这种自身免疫攻击下逐渐出现问题。
对于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类风湿关节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需要密切关注大拇指等关节的症状,早期发现腱鞘炎的迹象并进行干预,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加速腱鞘炎的发展。
2.感染性疾病:
邻近组织的感染可以蔓延至腱鞘引发腱鞘炎。例如,大拇指附近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脓性指头炎等,如果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细菌等病原体可以通过组织间隙蔓延到腱鞘,引起腱鞘的感染性炎症。细菌在腱鞘内繁殖会导致腱鞘出现化脓性炎症,表现为大拇指的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相对更易发生,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更容易扩散和难以控制。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大拇指的感染相关症状,需要更加积极地控制血糖并处理局部感染,以防止引发腱鞘炎等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