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诱因包括胆道疾病(最常见诱因,胆石症突出,胆总管下端结石等致胆汁反流激活胰酶)、酗酒(刺激胰液分泌等引发)、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通过多种机制诱发)、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致炎)、外伤与手术(直接损伤等引发);临床表现有腹痛(主要症状,部位及放射等)、恶心呕吐(起病多伴,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发热(多数中度,持续久需考虑并发症)、休克(出血坏死型有)、腹部压痛(水肿型局限,出血坏死型明显广)、腹膜刺激征(出血坏死型有提示坏死或腹膜炎)、Grey-Turner征、Cullen征(提示腹腔出血坏死等)、肠鸣音减弱、黄疸(多因胆道或胰头压迫)。
一、胰腺炎的诱因
(一)胆道疾病
胆道系统疾病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诱因,其中胆石症尤为突出。胆总管下端结石、胆道蛔虫等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自身消化。据临床研究统计,约50%的急性胰腺炎由胆石症所致。
(二)酗酒
长期大量饮酒是引发胰腺炎的重要因素。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同时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促使胰腺腺泡破裂,胰酶溢出引发炎症反应。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酒精中毒者发生胰腺炎的风险显著高于非饮酒人群。
(三)高脂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发胰腺炎。血脂过高时,胰毛细血管内脂质栓塞,影响胰腺血供;同时,脂肪分解产物可损伤胰腺组织,激活胰酶,引发炎症。一般认为,甘油三酯水平>11.3mmol/L时,胰腺炎发病风险明显增加,且在肥胖、糖尿病等人群中更易出现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
(四)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诱发胰腺炎,如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磺胺类药物等。药物可通过干扰胰腺分泌、损伤胰腺细胞或引起免疫反应等机制导致胰腺炎症,用药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
(五)外伤与手术
腹部外伤、胰腺手术等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或导致胰管破裂、胰液外溢,从而引发胰腺炎。另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医疗操作也可能因器械损伤或造影剂刺激诱发胰腺炎。
二、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腹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多呈突然发作,疼痛部位多为左上腹或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疼痛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重者呈持续性绞痛、刀割样痛,水肿型胰腺炎腹痛一般3~5天可缓解,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腹痛持续时间较长。
2.恶心、呕吐:起病时多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缓解。
3.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若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超过39℃,需考虑胰腺坏死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4.休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主要因有效血容量不足、胰腺坏死释放心肌抑制因子等因素所致。
(二)体征表现
1.腹部压痛:上腹部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水肿型胰腺炎压痛多局限于上腹部,常与腹痛部位一致;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压痛明显,范围较广,可累及全腹。
2.腹膜刺激征: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提示胰腺坏死或并发腹膜炎。
3.其他体征:部分患者可出现Grey-Turner征(腰部、季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呈蓝-绿-棕色斑)或Cullen征(脐周皮肤青紫),提示腹腔内有出血坏死及血性腹水。另外,患者可能伴有肠鸣音减弱、黄疸等表现,黄疸多为胆道炎症水肿或胰头水肿压迫胆总管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