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可治疗好需患者积极配合并采取科学规范治疗及维护措施,治疗方法有基础治疗(含口腔清洁指导、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术、植骨术等)、药物辅助治疗(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并持续口腔卫生维护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配合维护可良好控制牙周炎达到治疗好效果。
牙周炎是可以治疗好的,但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并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及维护措施。
一、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
口腔清洁指导: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牙缝刷等辅助清洁工具,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研究表明,通过正确的口腔清洁能有效减少菌斑堆积,改善牙龈炎症。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协助其进行口腔清洁,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手部灵活性等因素,提供合适的辅助清洁工具并指导正确使用方法。
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龈上洁治是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龈下刮治则是用比较精细的器械去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这是治疗牙周炎的重要基础步骤,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经过规范的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多数患者的牙周炎症可以得到控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疼痛等反应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麻醉等措施来减轻不适。
2.手术治疗
牙周翻瓣术:当牙周炎导致深牙周袋形成,基础治疗无法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时,可考虑牙周翻瓣术。通过翻瓣暴露病变区,进行彻底的根面平整等操作,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对于一些伴有牙槽骨吸收等较严重病变的患者,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牙周状况。在儿童中较少采用手术治疗,除非病情非常严重且其他治疗无效;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评估其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确保手术安全。
植骨术等:对于有牙槽骨缺损的患者,有时会采用植骨术等方法来促进牙槽骨的再生和修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骨缺损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3.药物辅助治疗
局部用药:可使用局部缓释抗菌药物,如米诺环素凝胶等,直接作用于牙周袋内,持续释放药物以抑制细菌生长。局部用药相对全身用药副作用较小,对于一些炎症较明显的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不同年龄患者局部用药的剂量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需谨慎使用,避免药物误吞等情况。
全身用药:在某些重症牙周炎患者中,可能会短期使用全身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疗程。考虑到年龄因素,儿童一般不轻易使用全身抗生素,老年患者使用时要关注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药物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治疗后的维护
1.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一般3-6个月)到口腔科复查,医生会进行口腔检查、牙周袋深度测量、菌斑控制情况评估等。通过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发现有残留的牙石等及时处理。儿童患者复查时家长要配合医生了解孩子口腔卫生维护情况并进行指导;老年患者复查时要关注其口腔健康变化与全身健康的关联。
2.持续口腔卫生维护
患者要长期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持续进行有效的口腔清洁。即使经过治疗,牙周炎仍有复发的可能,持续的口腔卫生维护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患者,要根据其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口腔卫生维护建议,比如上班族可能工作繁忙,指导其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口腔清洁;退休老人时间充裕,可以更细致地指导其口腔清洁方法等。
总之,通过规范的治疗和患者长期的配合维护,牙周炎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达到治疗好的效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