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如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等口腔清洁指导、用超声波洁牙机等进行龈上洁治、用精细器械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术、植骨术,修复治疗如松动牙固定、义齿修复,维护治疗包括定期复查和继续口腔清洁,不同年龄患者在各阶段治疗及维护中需考虑其自身特点如儿童家长协助清洁、老年人注意基础疾病等情况。
口腔清洁指导:患者需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同时可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辅助清洁牙缝,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研究表明,规范的口腔清洁能有效减少菌斑堆积,改善牙龈炎症。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协助其进行口腔清洁,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老年人,可能因手部灵活性下降等问题,需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并耐心指导。
龈上洁治: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菌斑及色素等。这是治疗牙周炎的重要第一步,能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减轻牙龈的炎症反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操作时需注意安抚情绪,儿童可能因恐惧不配合,需温和操作并给予鼓励;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需确保操作过程中心血管稳定。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用比较精细的器械去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结石和菌斑,平整牙根面,使根面光滑,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再附着。该操作对于控制牙周袋内的炎症至关重要,能为牙周组织的修复创造条件。
手术治疗
牙周翻瓣术:当牙周炎导致较深的牙周袋且常规治疗难以清除病变组织时,可采用牙周翻瓣术。切开牙龈,翻开牙龈瓣,彻底清除袋内的病变组织、牙结石等,修整牙槽骨形态,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此手术适用于深牙周袋、牙槽骨吸收较明显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所差异,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注意口腔卫生维护;老年人恢复可能较慢,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植骨术:在牙槽骨缺损处植入骨移植材料,促进牙槽骨的再生,恢复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为牙齿提供更稳定的支持。对于因牙周炎导致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患者,植骨术可改善牙周支持组织的状况。
修复治疗
松动牙固定:对于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的患者,可采用牙周夹板等方法将松动牙与相邻的稳固牙齿固定在一起,分散咬合力,减轻松动牙的负担,有利于松动牙的恢复。不同松动程度的牙齿固定方法有所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夹板类型。儿童患者牙齿松动情况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考虑儿童牙齿的发育情况,选择对牙齿发育影响小的固定方式;老年人牙齿松动可能与全身健康状况相关,固定后要注意维护口腔功能及整体健康。
义齿修复:当牙齿因牙周炎无法保留时,可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和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义齿修复,如活动义齿、固定义齿或种植义齿等。种植义齿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但需要患者有足够的牙槽骨条件和良好的全身健康状况。对于老年患者,若选择种植义齿,需评估其全身疾病控制情况;儿童患者一般不考虑种植义齿修复,多采用过渡性的修复方式,待成年后再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维护治疗
定期复查:牙周炎患者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检查牙周袋深度、牙龈炎症情况、牙齿松动度等,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不同年龄患者复查间隔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儿童可能因生长发育需要更密切观察;老年人因易出现病情反复,复查频率可相对高一些。
继续口腔清洁:患者在复查期间仍需严格坚持口腔清洁措施,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进一步指导口腔卫生维护方法,确保口腔内始终处于清洁状态,防止牙周炎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