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荨麻疹发作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节律因素致皮质醇水平降低使防御调节能力变化;迷走神经兴奋影响皮肤血管舒缩功能易诱发;温度变化、尘螨等过敏原增多的环境因素刺激;晚餐饮食不当诱发;精神心理因素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缺氧影响免疫易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晚上免疫状态波动致自身免疫相关荨麻疹发作。
一、生理节律因素
人体的生理功能存在昼夜节律变化,免疫系统、自主神经功能等都有一定的节律性。夜间人体的皮质醇等激素水平相对白天会有波动,皮质醇具有抗炎等作用,其水平降低可能会使机体对过敏原等刺激的防御和调节能力发生变化,从而更容易诱发荨麻疹发作。例如研究发现,部分荨麻疹患者体内的皮质醇分泌节律异常,夜间皮质醇水平较低,导致机体对过敏相关的炎症反应调节失衡,增加了晚上发病的风险。
二、迷走神经兴奋
晚上人体迷走神经相对兴奋,迷走神经兴奋可能会影响血管通透性等生理过程。迷走神经兴奋时,可能会导致皮肤血管的舒缩功能发生改变,使得皮肤更容易出现过敏相关的反应,当接触到过敏原等刺激时,就容易诱发荨麻疹。比如一些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在夜间迷走神经兴奋的状态下,更容易出现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的症状。
三、环境因素
1.温度变化:夜间睡眠时,人体所处环境的温度可能会有所变化,从温暖的被窝到相对较凉的室内环境等温度波动,可能会刺激皮肤,对于一些敏感性皮肤的人群或者本身就患有荨麻疹的人来说,容易诱发荨麻疹发作。例如从暖和的床上起来到较冷的房间,皮肤受到温度刺激后,可能引发免疫相关的反应导致荨麻疹出现。
2.尘螨等过敏原增多:卧室环境中尘螨等过敏原在夜间相对更为集中,人们在床上活动时间较长,接触尘螨等过敏原的机会增加。尘螨是常见的过敏原之一,接触后可引发机体的过敏反应,从而导致晚上荨麻疹发作。有研究表明,卧室中尘螨密度较高的环境下,荨麻疹患者晚上发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尘螨密度低的环境。
四、饮食因素
部分人晚上饮食可能存在差异,比如晚餐进食了一些易过敏的食物,像海鲜、坚果等,或者食用了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在夜间诱发机体的过敏反应,进而引发荨麻疹。另外,晚餐过饱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肠道屏障功能短暂性改变,使得一些原本不易吸收的物质进入体内,引发免疫反应,诱发荨麻疹在晚上发作。
五、精神心理因素
夜间人们的精神相对放松,但也可能存在一些心理压力等情况未得到缓解。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夜间可能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轴。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的荨麻疹患者,夜间情绪状态可能不利于机体免疫平衡,使得免疫系统更容易对一些原本耐受的物质产生过度反应,从而诱发荨麻疹。儿童荨麻疹患者如果晚上精神过度兴奋或者焦虑,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因为儿童的神经调节系统相对不完善,精神心理因素对其影响更为明显。
六、疾病相关因素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此类患者夜间睡眠中可能存在呼吸暂停等情况,导致机体缺氧,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容易诱发荨麻疹。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荨麻疹的患者,晚上荨麻疹发作更为频繁,可能与缺氧引起的免疫调节紊乱有关。
2.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晚上机体的免疫状态可能更易出现波动,使得自身免疫相关的荨麻疹更容易发作。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异常激活状态,夜间这种异常状态可能更加明显,从而引发荨麻疹症状在晚上加重或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