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脱出是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常见表现,其原因包括解剖因素和腹压增加,表现有脱出物形态变化及伴随症状,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有相应治疗注意事项,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并注重各人群特殊护理。
内痔脱出的原因
解剖因素: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本身存在血管排列等解剖特点,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时,容易发生曲张等改变进而导致脱出。例如,正常人的直肠肛管部位静脉有一系列生理弯曲等结构,若这些结构受到破坏或功能异常,就可能引发内痔脱出。
腹压增加:长期便秘的人群,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会使腹压升高,对直肠肛管部位的压力增加,推动内痔向外脱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腹压也容易处于较高状态,增加内痔脱出的风险;怀孕的女性,随着胎儿的增大,腹压逐渐升高,也可能诱发内痔脱出。
内痔脱出的表现
脱出物的形态:初期内痔脱出后可自行回纳,脱出的痔核通常较小,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柔软肿物;随着病情进展,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推回甚至用手按压才能回纳,脱出的痔核体积增大,表面可能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等;严重时内痔长期脱出在外,不能回纳,甚至发生嵌顿,痔核颜色暗红,可能出现坏死等情况。
伴随症状:内痔脱出时往往伴有便血,便血颜色鲜红,可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便后滴血等;部分患者会有肛门坠胀感,感觉肛门部有异物感、坠胀不适;如果内痔脱出嵌顿,还可能出现疼痛,疼痛程度根据嵌顿的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严重时疼痛较为剧烈,患者坐立不安。
内痔脱出的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非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对于轻度内痔脱出,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泻;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适当进行运动,促进直肠肛管部位的血液循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缩短排便时间。
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局部外用药物,如痔疮膏、痔疮栓等,起到消肿、止痛、止血等作用。但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手术治疗:如果内痔脱出频繁且病情较重,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多种,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不同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同病情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内痔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内痔脱出,由于儿童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上更倾向于保守治疗为主。要注意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水分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因大便干结等情况导致内痔脱出加重。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需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且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孕妇:孕妇出现内痔脱出时,因为处于特殊生理阶段,治疗需更加谨慎。一般先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肛门局部清洁等。在用药方面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若病情需要手术治疗,也会根据孕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内痔脱出可能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有关,如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等。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保守治疗是基础,要注意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保证其摄入足够营养以维持身体机能。如果考虑手术治疗,要评估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是否能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防止切口感染等,促进伤口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