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需针对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肌缺血缺氧致呼吸受限相关表现为呼吸困难等,需评估呼吸等指标、氧疗及半卧位)、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供需失衡致活动能力下降相关表现为活动中乏力等,需评估活动耐受制定个性化计划并监测指标)、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致胸痛相关需评估疼痛等、遵医嘱止痛及安抚情绪)、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与心肌重构相关需监测生命体征备急救设备)、焦虑(与担心预后等相关需沟通提供信息及获家属支持),老年患者护理需谨慎制定活动计划关注合并症,女性患者需警惕非典型症状,还需强调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对既往心梗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强化监测和配合管理。
一、气体交换受损
1.相关因素: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呼吸功能受限相关。
2.表现: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发绀等表现,尤其在活动后症状可能加重。
3.护理措施:需密切评估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根据病情给予适当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一般要求≥95%);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二、活动无耐力
1.相关因素: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衡,导致机体活动能力下降相关。
2.表现:患者在日常活动中易出现乏力、疲惫,活动耐量明显降低。
3.护理措施:全面评估患者日常活动耐受程度,制定个性化活动计划,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活动量;在患者活动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及呼吸等指标,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活动。
三、疼痛
1.相关因素:与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相关。
2.表现:患者胸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疼痛性质可呈压榨性、闷痛等。
3.护理措施:详细评估疼痛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等;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并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安抚患者情绪,减少其紧张焦虑对疼痛的放大作用。
四、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1.相关因素:冠心病患者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可导致心肌重构,进而引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2.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及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频发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表现或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征象,需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备好急救设备,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以便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五、焦虑
1.相关因素:与患者担心疾病预后、对疾病治疗效果担忧等相关。
2.表现:患者可出现紧张、不安、失眠等表现。
3.护理措施: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的科学信息,增强其对疾病治疗的信心;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情感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
特殊人群考虑
老年患者:老年冠心病患者机体功能减退,活动耐力更差,护理中活动计划制定需更谨慎,需关注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活动及病情的影响,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女性患者:女性冠心病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表现为气短、乏力等非典型胸痛症状,护理时需提高警惕,加强症状观察,避免漏诊误诊。
生活方式影响: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冠心病病情,护理中需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的重要性,指导合理饮食结构及规律运动方式。
病史相关:对于有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需特别关注其再次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风险,强化病情监测及健康宣教;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需注意血糖控制对冠心病病情的影响,协同相关科室做好血糖管理及护理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