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可致呕血与黑便,呕血因出血部位及速度不同呈不同状态,黑便为上消化道出血典型表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分轻度时仅头晕乏力、中度时心率加快等、重度时现休克表现;贫血相关表现有长期慢性胃出血致缺铁性贫血及活动后症状加重;其他伴随症状有胃出血常伴腹痛且不同病因腹痛特点异、部分患者出血后低热等。
一、呕血与黑便
1.呕血:胃出血时,血液经食管呕出,出血部位在胃及以上时,血液与胃酸作用可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若出血速度较慢,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出物可呈咖啡渣样。例如,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出血,可能会出现周期性的呕血情况,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相对更易引起呕血。
2.黑便:血液进入肠道后,血红蛋白中的铁经肠道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呈黑色,且富有光泽,类似柏油样,称为柏油样便。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即使患者无呕血症状,多数也会有黑便。不同病因导致的胃出血,黑便的特征可能略有差异,如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胃出血,黑便可能相对更频繁、量较多。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轻度出血:当失血量较少时,机体可通过自身代偿,患者可能仅有头晕、乏力等表现。这是因为出血量较少时,循环血容量轻度减少,机体尚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血压、心率等基本稳定,但已能被患者感知到身体的不适变化。例如,部分慢性小量胃出血的患者,早期可能仅觉轻微头晕,活动后加重。
2.中度出血:随着失血量增加,患者可出现心率加快、脉搏细速等表现。此时机体代偿能力逐渐受限,心脏需要加快搏动来维持重要脏器的供血。收缩压可正常或稍降低,舒张压升高,脉压差减小。患者会感觉心悸明显,精神也可能变得紧张、焦虑。比如,一些溃疡活动期引起的较大量胃出血,患者心率可能会超过100次/分钟。
3.重度出血:当失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苍白、四肢湿冷等。严重时会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引发昏迷等情况。此时机体代偿机制已难以维持,需要紧急救治。例如,短时间内大量胃出血,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可迅速出现休克状态,若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
三、贫血相关表现
1.一般贫血表现:长期慢性胃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甲床苍白等表现。这是因为慢性失血使铁丢失过多,影响了血红蛋白的合成。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儿童长期慢性胃出血导致贫血时,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老年人则可能在贫血基础上更容易出现乏力加重、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等。
2.贫血相关症状加重:在活动后,贫血患者的心悸、气短等症状会加重。这是由于活动时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而贫血导致携氧能力下降,从而使患者不适症状更明显。例如,贫血患者本来爬一层楼就会感觉气短,随着失血量增多、贫血加重,爬半层楼就会出现明显气短。
四、其他伴随症状
1.腹痛:胃出血常伴有腹痛症状,不同病因引起的腹痛特点不同。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出血多有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痛,进食后缓解;胃溃疡多为进食后痛。而胃癌引起的胃出血,腹痛多无明显规律,且可能伴有消瘦、食欲不振等表现。老年人胃出血时腹痛可能不典型,有的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容易被忽视。
2.发热:部分患者在胃出血后会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这可能与出血后机体吸收热量有关。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升高,需要考虑是否有继发感染等情况。比如,胃出血后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肺部感染等,从而出现高热等感染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