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症状表现多样,一般有生长发育迟缓、呼吸急促等一般症状,心脏杂音、口唇甲床发绀等特定体征,不同类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有特殊表现,家长需密切关注小儿状况及时就医并加强护理。
一、症状表现多样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表现因病情轻重、病变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一般症状
1.生长发育迟缓:病情较重的患儿,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影响机体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会出现体重不增、身高增长缓慢等情况。这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全身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支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尤其在婴儿期表现较为明显,与正常同龄儿相比,体型瘦弱、体重增加缓慢。
2.呼吸急促:当心脏结构异常影响肺循环时,患儿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例如室间隔缺损等情况,导致肺循环血量增多,肺淤血,使患儿呼吸频率加快,在活动后或哭闹时更为明显。婴儿可能表现为呼吸次数明显多于正常同龄儿,每分钟可达40-60次甚至更多,同时可能伴有鼻翼扇动等表现。
(二)特定体征
1.心脏杂音:心脏听诊时可闻及异常杂音是先天性心脏病较为重要的体征之一。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杂音特点有所差异,如房间隔缺损患儿可在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室间隔缺损患儿多可在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全收缩期粗糙的杂音;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则可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等。心脏杂音的产生是由于心脏内血液异常分流,引起瓣膜、血管等结构振动而产生。
2.口唇、甲床发绀:某些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等,由于存在右向左的分流,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患儿会出现口唇、甲床等部位发绀现象。在活动或哭闹时,发绀会加重。这是因为静脉血未经肺部充分氧合就直接进入体循环,使得外周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出现皮肤黏膜青紫。
(三)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特殊表现
1.房间隔缺损:小型房间隔缺损患儿可能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中型或大型房间隔缺损患儿,除了上述生长发育迟缓、呼吸急促等表现外,还可能出现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这是因为肺循环血量增加,肺部淤血,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随着病情进展,到了成年期,可能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等进一步加重的表现。
2.室间隔缺损:小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有可能在学龄前自行闭合,症状不明显。中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在婴儿期就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吃奶时吸吮无力,容易疲劳,呼吸急促等表现。大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生长发育受影响更为明显,常在婴儿期就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烦躁不安、多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听诊可闻及明显的心脏杂音,且可能伴有肝脏肿大等右心衰竭的体征。
3.法洛四联症: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发绀,多在出生后3-6个月逐渐出现,哭闹、活动时发绀加重。患儿还会有蹲踞现象,这是一种特殊的体位,患儿行走或活动时,常自觉气促、乏力,于是采取蹲下的姿势来缓解不适。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了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加,有利于右向左分流减少,从而暂时缓解缺氧症状。另外,患儿还可能出现杵状指(趾),这是由于长期缺氧导致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使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家长需密切关注小儿的生长发育及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要注意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减少剧烈活动,以降低病情加重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