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高血压在发病机制上存在胰岛素抵抗致血管内皮功能受影响、RAAS激活等关联;流行病学上呈高患病率并存且受年龄、性别因素影响;相互影响会加重对靶器官损害,同时生活方式干预很重要,临床诊疗需同时关注两者控制以减少对靶器官损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胰岛素抵抗,这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会使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减少,而一氧化氮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一氧化氮减少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例如,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0%伴有高血压,而胰岛素抵抗是连接两者的重要环节,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更为显著,高血压的发生率也更高。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可激活RAAS。高血糖使血管紧张素原生成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血管紧张素Ⅱ是强烈的血管收缩物质,可导致血压升高;同时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水钠潴留,进一步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此外,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肾脏病变,RAAS激活更为明显,这也促进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流行病学上的关联
高患病率并存:在一般人群中,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正相关。据统计,我国成人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不在少数。例如,在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而且,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高于正常血压人群。这是因为两者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往往同时影响两者的发生。肥胖既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约60%-8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而肥胖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显著增加。
年龄、性别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逐渐升高。在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在中年之前,男性和女性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不显著,但在中老年后,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高血压的患病率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整体关联依然存在。例如,老年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都较高,且随着年龄增加,两者并存的情况更为常见。
相互影响的临床意义
对靶器官的损害加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比单独存在糖尿病或高血压时更为严重。在心脏方面,两者共同作用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发生风险增加。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2-3倍,是单纯糖尿病患者的4-5倍。在脑部,会加速脑动脉硬化,增加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几率。在肾脏方面,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时,肾功能恶化速度更快,更容易进展到终末期肾病。
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对于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至关重要。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高血压患者,都需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例如,建议每日盐摄入量应小于5克,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和强度;对于女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更年期前后更要关注血压和血糖的控制,因为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病情,需要更加密切监测和合理调整生活方式。
总之,糖尿病和高血压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在临床诊疗中需要同时关注两者的控制,以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