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拔除后拔牙窝发臭可能因食物残渣残留或感染所致,应对措施包括保持口腔清洁(24小时后用温和漱口水漱口、养成良好习惯等)及及时就医(出现明显疼痛加剧等症状时),儿童需家长密切关注监督清洁和及时就医,老年人要注意清洁方法频率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一、可能的原因
(一)食物残渣残留
原因:智齿拔除后形成的洞(拔牙窝)较大,若进食后未及时清洁口腔,食物残渣易嵌塞在拔牙窝内。食物残渣在细菌作用下发酵、腐败,就会产生臭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儿童拔牙后若未注意口腔清洁,也可能因食物残渣残留导致拔牙窝发臭;成年人日常饮食中若不注意饭后漱口,也易出现此问题。生活方式上,长期进食精细、黏性大食物的人群相对更易使食物残渣滞留。有过拔牙史且口腔卫生不佳的人群病史相关因素也会增加食物残渣残留的风险。
表现:可见拔牙窝内有明显的食物碎屑,用探针等可能挑出。
(二)感染
原因:拔牙后口腔内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拔牙窝引发感染。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感染。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老年人免疫力逐渐衰退,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影响伤口愈合和机体抵抗力,都增加了感染风险。感染后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组织坏死、分解,产生有臭味的物质。
表现:拔牙窝周围组织红肿、疼痛明显,可能伴有发热(儿童感染时发热可能较明显,老年人感染时发热症状可能不典型),拔牙窝内有脓性分泌物等。
二、应对措施
(一)保持口腔清洁
方法:拔牙后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24小时后可使用温和的漱口水漱口,如氯己定含漱液(但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避免误吞),每天多次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部分细菌。对于儿童,家长要协助其做好口腔清洁,教导正确的漱口方法;老年人若行动不便或口腔功能较差,家属要帮助其清洁口腔。生活方式上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习惯,选择合适的牙刷,刷牙时要注意避开拔牙窝部位。
意义:通过漱口等方式可以减少食物残渣和细菌在拔牙窝内的存留,降低发臭的可能性。
(二)及时就医
情况:如果拔牙窝发臭伴有明显疼痛加剧、肿胀范围扩大、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儿童出现这些情况更要重视,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医生会对拔牙窝进行检查,若有感染会进行相应处理,如局部清创,清除拔牙窝内的坏死组织和异物等,必要时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不合理用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感染的恢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注意事项:儿童拔牙后家长要格外关注口腔情况,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表达疼痛等不适。要监督儿童正确漱口,避免儿童用手触摸拔牙窝,防止感染。如果儿童拔牙窝发臭同时伴有哭闹不止、拒食等情况,要及时带儿童就医,儿童感染后病情发展可能较快,需及时处理。
建议原因:儿童口腔卫生意识差,自我口腔清洁能力弱,且免疫系统不完善,感染风险高,所以家长需密切关注并加强护理。
(二)老年人
注意事项:老年人拔牙后要更注意口腔清洁的方法和频率,由于老年人可能存在口腔黏膜感觉减退等情况,要避免因清洁不当导致拔牙窝问题加重。同时,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拔牙窝的愈合和感染的防治。
建议原因: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口腔环境和全身状况相对复杂,基础疾病会增加拔牙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所以需特别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和口腔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