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疮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控制饮酒,规律排便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憋便)、局部护理(温水坐浴及保持肛门清洁)、适度运动(选择有氧运动和提肛运动)来促进自愈但严重时需及时就医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水果(像苹果、香蕉等)以及全谷物食物(例如燕麦、糙米)。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使粪便变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而便秘是加重内痔疮的常见诱因。一般成年人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建议为25~35克,不同年龄、性别有所差异,比如成年男性通常略高于成年女性。对于儿童,应根据年龄适当调整膳食纤维的摄入,保证其正常肠道功能发育。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肛门直肠部位的血管,导致血管充血扩张,加重内痔疮症状。应减少辣椒、花椒、生姜等辛辣调料的使用,以及避免食用如麻辣火锅、香辣小龙虾等辛辣食物。
控制饮酒:酒精会引起血管扩张,包括肛门直肠部位的血管,容易加重内痔疮的充血情况,应尽量少饮酒,尤其是高度白酒。
2.规律排便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排便,一般建议早餐后半小时左右,利用人体的生物钟促进排便反射。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蹲厕,因为长时间蹲厕会增加肛门直肠部位的压力,诱发或加重内痔疮。不同年龄人群的排便习惯可能不同,儿童需在家长引导下养成良好排便习惯,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排便时间。
避免憋便:有便意时应及时排便,不要刻意憋住,长期憋便会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粪便干结,排便时容易损伤痔疮部位。
二、局部护理
1.温水坐浴
方法:每天可进行1~2次温水坐浴,水温控制在40~45℃左右,每次坐浴时间15~20分钟。温水坐浴可以促进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内痔疮的肿胀、疼痛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坐浴时要注意安全,儿童坐浴需有成人陪同,避免烫伤,老年人坐浴时要防止滑倒。
注意事项:坐浴后要及时将肛门部位擦干,保持清洁干燥。如果皮肤有破损等情况,坐浴时要特别注意水温及时间,避免加重损伤。
2.保持肛门清洁
清洁方式:每次排便后,使用柔软的卫生纸轻轻擦拭肛门,也可以用温水冲洗肛门,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减少细菌滋生,预防感染,从而有助于内痔疮的自愈。对于儿童,要使用柔软的湿巾或温水轻柔清洁,避免损伤稚嫩的皮肤;老年人皮肤相对脆弱,清洁时动作要轻柔。
三、适度运动
1.选择合适运动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散步是比较适合各年龄段的运动方式,每天可以散步30分钟左右,速度适中。慢跑适合身体状况较好的成年人,每周可进行3~4次,每次15~20分钟。游泳对关节压力小,能锻炼全身肌肉,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内痔疮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泳方式,每周可进行2~3次。
提肛运动:无论年龄、性别,都可以进行提肛运动。具体方法是有意识地收缩肛门,然后放松,每次收缩3~5秒,放松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提肛运动可以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内痔疮的自愈有帮助。儿童进行提肛运动时需在家长正确引导下进行,掌握正确的收缩和放松方法;老年人进行提肛运动要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引起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内痔疮自愈有一定条件,若内痔疮症状严重,如大量出血、疼痛剧烈、痔核脱出不能回纳等,应及时就医,采取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措施,不能仅依赖自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