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先急救评估生命体征有大出血等危及生命情况要止血抗休克,保守治疗针对无明显移位稳定性骨折需绝对卧床休息预防并发症及骨盆兜带牵引固定复位,手术治疗针对不稳定性及合并重要脏器损伤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架固定术,康复治疗分早期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练习、中期增加强度行关节活动度等训练、后期全面训练恢复生活工作能力且不同患者康复训练个性化调整。
一、急救处理
骨盆骨折患者首先要进行急救,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若存在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必要时进行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治疗。
二、保守治疗
1.适应证: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盆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比如一些轻度的骨盆环骨折且骨折端移位较小的情况。
2.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时间一般较长,通常需要6-8周甚至更久,具体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修复能力较强,但也需要严格卧床,同时要关注其皮肤护理和呼吸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卧床期间要加强营养支持,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更为重要,因为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骨盆兜带牵引:通过骨盆兜带对骨盆进行牵引,起到固定和复位的作用。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等情况调整,通常为3-5kg左右。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以及骨折端的复位情况。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如骨盆环双处骨折伴骨盆环断裂,或者骨折端移位明显影响骨盆环稳定性的情况。例如骨盆骨折导致骨盆环的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影响骨盆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合并重要脏器损伤的骨盆骨折:当骨盆骨折合并有膀胱、尿道、直肠等重要脏器损伤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修复损伤并稳定骨盆骨折。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然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对骨折端进行固定,恢复骨盆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性。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特殊性,手术中要特别注意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和操作,尽量减少对骨骼生长的影响;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操作要更加轻柔,因为老年患者骨质较疏松,要避免骨折端进一步损伤和内固定物松动等情况。
外固定架固定术:对于一些严重多发伤、全身情况较差的骨盆骨折患者,可采用外固定架固定,起到临时固定骨盆、控制出血和恢复骨盆稳定性的作用。外固定架固定相对操作简单,能较快地稳定骨盆,但后期可能需要再行二期的内固定手术。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早期康复。包括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通过下肢肌肉的收缩舒张,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同时也有利于骨折端的稳定。对于儿童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要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选择适合儿童的训练方式和强度;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训练导致骨折端移位或身体不适。
2.中期康复: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可以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
3.后期康复:当骨折基本愈合后,要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使患者恢复到受伤前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基础健康状况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具体分析和强度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例如年轻患者可能可以进行较为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来恢复肢体功能,而老年患者则需要循序渐进,以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



